- 北京起名网
- 公羊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公羊,读音作gōngyáng,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十二位。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公羊姓姓氏源流
公羊(Gōng yáng)姓源流单纯,源出有:
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尚友录》上记载,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望很高、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公孙羊孺。在公孙羊孺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上姓名中的“公、羊”二字为姓氏者,称公羊氏、公孙氏、羊孺氏等。使公羊氏为姓氏人,是战国时期的公羊高,相传他是著名的《春秋公羊传》作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起初只是口头流传,到西汉景帝执政时期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齐国人胡毋生(字子都)将其“著于竹帛”而成书流传后世。后来,有一部分公羊氏族人与其他冠有“公”字的复姓如公良氏、公建氏、公明氏、公孙氏等等省文简改为单姓公氏,这些复姓多是王公贵族的后代。
公羊氏族人除了简改为单姓公氏以外,还有孙氏、羊氏、孺氏等单姓,皆世代相传至今。公羊氏族人皆尊奉公孙羊孺为得姓始祖。
公羊姓得姓始祖
公孙羊孺。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望很高,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公孙羊孺。公孙羊孺的子孙,取祖上姓名中的公羊两字为姓,世代相传。可是到了后来,有一部分公羊姓的族人,就简化成公姓了。公姓是由许多姓如公良、公建、公明、公孙、公羊等简化来的,他们多是王公贵族的后代。故公羊氏的始祖就是公孙羊孺。
公羊姓迁徙分布
公羊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位。公羊一姓出自姬姓。根据《尚友录》上指出,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也介绍,春秋时鲁公孙羊孺,颇有才学,基孙以祖父名字中的两个字“公羊”为氏。使公羊姓为姓氏人所知的人物是战国时人公羊高。相传他是《春秋公羊传》的作者。不过,有学者认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起初只是口头流传,进到西汉景帝时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齐人胡母生(字子都)将其“著于竹帛”面成书流传后世。依照《尚友录》的记载,公羊氏家族当时的繁衍中心是在顿丘,即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一带。
公羊姓郡望堂号
公羊姓郡望
公羊姓 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下领四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北齐废。
公羊姓堂号
顿丘堂:以望立堂。
春秋堂: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他钻研《春秋》,作了《春秋公羊传》。他的玄孙公羊寿与弟子都禄把书稿整理出版成书。至汉代,何休又作了《解诂》,使《公羊春秋》一书得以大传。公羊氏遂以“春秋”为堂号。
公羊姓宗祠楹联
公羊姓四言通用联
公羊姓 承系姬姓;望出顿丘:
上联典指周朝时期鲁国公孙羊孺之后,因以公羊为氏。下联典指公羊氏的望族居顿丘郡。
祀崇异代;传诂圣经:
全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公羊高,相传是子夏(春秋时期晋国人,孔子弟子)的弟子。所作《春秋公羊传》 ,开始为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其玄孙公羊寿,与弟子胡母生把它记录成书,何休为之作《解诂》,才得以广泛流传。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书,公羊高得以从祀文庙。
公羊姓五言通用联
圣门列高弟;贤裔成春秋: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儒公羊高,为子夏高弟。下联典指公羊高玄孙公羊寿。
公羊姓六言通用联
传春秋以遗世;与左谷而齐名:
全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儒公羊高作《春秋传》,四传至其玄孙寿,与弟子胡毋子都有录为书,汉何休作解诂,其书遂大传。与左传、谷梁传齐名。
公羊姓 羽麟经之正脉;开虎观之专家:同上。
公羊姓七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祖脉远;望出顿丘苗裔多:全联典指公羊氏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公羊姓公羊学派
公羊学派无形中对公羊的姓氏起到了宣传作用。公羊姓因公羊学派而名声大震。
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说,它属于今经学内部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派。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分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公羊姓《春秋公羊传》
公羊姓 据旧时经学家的一般观点,公羊学派始自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以后又长期在公羊家族中传承,故得名。公羊学派从战国至西汉初的传授系统,据唐代徐彦在《公羊传疏》中引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胡毋子都著于竹帛。”从这则材料来看可知两点。其一,公羊学派自孔子弟子子夏传统后开始形成的,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其二,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公羊寿与弟子胡毋生(子都)“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对这一传统的说法,近人崔适表示怀疑,他在《春秋复始》中指出:“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则子夏生于定公二年。下迄景帝之初三百四十余年。自子夏至公羊寿,甫及五传,则公羊世世相去六十余年;又必父享耄年,子皆夙慧,乃能及之,其可信乎?”崔适的怀疑是颇有见地的。根据《公羊传》的内容来看,其中明文有引“子沈子”、“子司马子”、“子女子”、“子北宫子”、“鲁子”、“高子”等六人遗说,可证明“公羊学”的早期传授决非限于公羊氏家族内部。一般说来,古代的经传,不是积累而成,就是经过后人的增删,“公羊学”同样不能例外。西汉景帝时期,立治《春秋》“公羊学”的博士胡毋生、董仲舒(当时的博士还不是专经的博士)。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其中的《春秋》博士就是公羊学派,而传授系统就是胡毋生和董种舒两条线索,其中胡毋生的传授系统更清晰一些。在石渠阁会议以前,《春秋》学专指“公羊学”。汉宣帝始立《榖梁》博士,“榖梁学”得与“公羊学”并立为官学,“《公羊》善于谶,《榖梁》善于经。”(郑玄《六艺论》)西汉晚期,谶纬之学风行,《公羊》学受到高度重视,东汉光武帝置今文十四博士时,把《榖梁》博士取消了。然而,东汉一代,古文学兴盛起来,学习《左氏春秋》成了热点。“公羊学”而临着日趋衰微的严峻形势,不断地遭到古文学家的批评。同时,公羊学派的学者本身也有不少弊病,如只贵文章,不重义理,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其势是以讲诵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这些“俗儒”研习《公羊》,“授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这就为反对“公羊学”的人提供了可乘之隙。至东汉末年,“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的呼声甚嚣尘上。这时,公羊学派中出现了何休这个大师。何休,是汉初胡毋生、董仲舒以后最大的《公羊》学者。他“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曾为太傅陈蕃召用,参与政事,后受到党锢事件的牵连,废官而居,他决心继承没初以业“公羊学”的事业,花了十七年心血,撰成《春秋公羊解诂》,“略依胡毋生条例,多得其正,括使就绳墨焉”(《公羊解诂》自叙)。《公羊解诂》是两汉“公羊学”的集大成著作,它博采众家精华。何休自序云遵照胡毋生的“条例”,他还钻研过“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学说(参见《东塾读书记》)。此外,还兼取《严氏春秋》和《颜氏春秋》,以及东汉今文学博士李育和博士羊弼的学说。何休在总汇前辈《公羊》学基础上,进一步“自设条例”(孔广森《公羊通义》)。所谓“条例”,就是根据孔子“寓入”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加以疏通,并提了一系列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综观何休《公羊解诂》,“条例”大约有三类:一是承袭先师的版权务例,二是串解疏通经文后提出的条例,三是何休自设的条例。通过这些“条例”,使《公羊传》成为一部更有系统的今文学经典,反映了何休企图重振“公羊学”的努力。《春秋公羊解诂》一直流传至今,完整地保留于《十三经注疏》中。为了反击古文经学家的攻击,何休还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三书,言《公羊传》义理深远,不可驳难应当“墨守”,即如墨子之守城。所谓“膏肓”、“废疾”,则喻《左氏传》和《榖梁传》之疾不可为也。汉代之后,公羊学派没有大的发展。唐代出现了一个徐彦,为何休的《公羊解诂》作了疏义。
公羊学派的重振要到清代中后期,十八世纪中晚期,常州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公羊学”的重新崛起。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属于清代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公羊学派在晚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时中国学术中的主流学派。鸦片战争爆发前后,龚自珍、魏源打出“公羊学”旗号,探究何休所谓《公羊传》中的“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借经学议政事、改风俗、思人才、正学术,把“公羊学”研究与经世、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近代的公羊学派大多继承龚、魏的传统,其中的精锐者更成为新思潮的弄潮儿,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利用“公羊学”的“三世”、“托古改制”等学说,作为其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
公羊姓历史名人
公羊姓公羊高
公羊姓 战国时候的著名学者,齐国人,承继发扬孔子的儒学,为卜子夏高徒,他讲学有《春秋传》一书,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为天下文人学士看重,传播很广,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这十二经是:《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自王莽时,古文大盛,公羊传渐少人研究。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公羊姓公羊寿
公羊高之玄孙。他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