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起名网
- 霍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霍姓,中华姓氏,出自西周王族支系,是霍国君室后裔,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 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播迁于海外,乃至全球。据2007年《袁义达.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与人口分布(中)》,霍姓是中国第一百六十姓,总人口约为八十一万,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五。
霍姓的起源于霍国,得姓始祖为霍叔处。霍姓历代被载人史册名人:西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三国蜀汉梓潼太守霍峻;五代后梁曹州刺史霍存,后唐天平节度使霍彦威;明朝礼部尚书霍韬;当代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霍姓历史发展
霍姓姓氏源流
源于姬姓
霍姓渊源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源于地名
霍字多种写法 出自春秋时期霍阳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霍阳山,是春秋时期非子后裔的嬴姓封国梁国的一个地方。梁国与秦国源出一祖,故址位于今陕西省韩原市附近,霍阳山周围地区在当时皆称“霍”,即今岘山地区,俗称铁顶山。 在史籍《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中也有记载“会于霍。”当初在晋献公姬诡诸执政时期,公子夷吾曾逃到了梁国,得到梁国的保护,梁侯还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夷吾,生下了姬圉,就是后来的晋怀公。春秋时期的周襄王姬郑十一年(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嬴任好出兵袭击霍阳山,吞灭了梁国,把势力扩张到了黄河岸边,因此,秦国吞灭梁国,自然引起晋惠公的不满,引发了晋惠公姬夷吾与秦国的反目。于是,秦穆公防患于未然,不愿意树立晋国这样一个大敌,便扶持与秦国友好的公子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 梁国被灭后,其国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霍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霍氏。
源于官位
出自春秋时期霍山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霍山令,就是春秋乃至汉朝时期管理霍山的令尹,是个古老而传袭很久的官职。霍山,就是天柱山,亦即古称的南岳衡山。史书记载:“衡之与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于天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故汉已来衡霍别矣(直至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又将衡山封为南岳)。”南岳衡山至所以称作“霍山”,是因为古代以南方为“霍”。 [7-8] 霍山令,就是五岳之一的南岳令,古代在五岳之上皆设有令尹,以敬畏神灵,维护帝势,皆由中央王朝政府派遣。 在霍山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即称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赐姓
霍姓图腾 据史籍《太平寰宇记》记载,唐朝贞观时期,武都郡蛮七姓之一即被唐太宗李世民赐汉姓为霍氏。另外在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赐归附的元朝官吏和尼齐汉姓名为霍邱。
源于他族改姓
◆出自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史籍记载:
蒙古族霍岳罗氏(亦称和岳啰氏、瑚岳罗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eyolo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霍罗氏皆冠汉姓为霍氏。
◆出自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史籍记载:
满族噶尔噶斯氏,满语为Gargas Hala,世居杭间(今辽宁沈阳),所冠汉姓即为霍氏。
满族霍罗氏(亦称洪骆氏、候勒氏、洪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霍氏、何氏、石氏等。
霍托罗氏(亦称辉图氏),满语为Huotolo Hala,后多冠汉姓为霍氏、包氏等。
◆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霍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霍氏。
霍姓得姓始祖
霍叔处 姬处,霍叔,世称霍叔处,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霍国(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故霍氏后人尊于霍为霍姓的始祖。
霍姓迁徙分布
霍姓分布 霍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位门阀。
霍(Huò)姓源于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那个时候正是西周初期,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后来,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霍叔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周成王废为庶人,而霍叔的始封地霍国依然存在,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一度称霸的晋国所灭,霍国的后人为了不忘故国,从此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霍。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了。
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
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
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氏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霍姓家谱(2张) 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氏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台湾迁移,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氏族氏。霍氏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明洪武三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370~1416年),明王朝先后进行了八次移民。明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随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
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氏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氏,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
在海外,秘鲁、美国俄亥俄州、美国檀香山、美国享文、澳州雪梨、印尼雅加达、越南堤岸、越南蚬港、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南非、印度河金、布汪、英国、加拿大、新加波、日本神户、日本横宾、日本坊子、柬甫寨金边等地均有分布。
霍姓传统文化
霍姓郡望堂号
郡望
霍姓的望郡霍州(今山西省霍州市)、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临汾)、蜀郡(今四川成都)。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东堂:以望立堂。
霍州堂:以望立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
冠侯堂:典出西汉霍去病。一代名将霍去病为河东郡平阳人,十八岁入侍中,六次出击匈奴,穿越沙漠,远征至狼居胥山。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姓宗祠对联
广东岭南印象园霍氏宗祠
四言通用
源自霍国;望出太原。
全联典出霍姓的起源和郡望。
骠骑建绩;麟阁冠群。
上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年间,两次大败匈奴贵族,控制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又和卫青共同击败匈奴主力。前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霍光,字子孟,霍去病的异母弟。武帝时,官奉车都尉。昭帝即位时年幼,他与金日殚等人同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后,相继迎立昌邑王刘贺、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轻徭薄赋,有利于发展生产。因功,图形被绘于未央宫麒麟阁,名列第一。
首图麟殿;献替清官。
上联典指汉·霍光,武帝朝为奉东都尉,后元初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幼主,封博陆侯。甘露中,图形麒麟阁,光居第一。下联典指明·霍韬,正德进士,大礼义起,毛澄力持以孝宗为皇考,韬测知帝意,为大礼议驳之,累官礼部尚书。
五言通用
枝江中郎将;平阳冠军侯。
上联典指三国蜀中郎将霍峻,字仲邈,枝江人。先生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被子围一年,张鲁遣人诱之,峻不从。迁梓潼太守。下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省汾西南)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先后六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家训留恩远;笔评播惠长。
全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霍韬,字渭先,南海人。始号兀厓,后更号渭厓,正德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著有《西汉笔评》、《渭厓集》、《渭厓家训》等。
渭厓蕴大计;秋山显宏图。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霍韬,博学才高,多所建树,颇涉国家大计,主要著作有《渭厓集》等。下联典指明代画家霍元瞻,擅山水,有《秋山图》等佳作传世。
七言通用
麒麟阁图列首位;京都进士第一名。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前63),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任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贻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未尝有过。甘露中,帝思股肱之美,图形麒麟阁,霍光居首位。下联典指宋代通议在夫霍端友,字仁仲,武进人。徽宗即位,策进士第一。官至通议大夫卒。
子孟赫赫大司马;觉商炳炳太仆卿。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下联典指明代太仆卿霍子衡,字觉商,广东省南海人。举万历乡试,历袁州知府,唐王弟聿镌立于广州,召为太仆卿。
小玉丧生于薄幸;大礼成议之高贤。
上联典指唐·霍小玉,以李益负约,积思致疾而死。下联典指明·霍韬事典。
十言通用
出入禁闱,图耀麒麟阁上;登临瀚海,爵拜骠骑将军。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事典。下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事典。
霍姓家谱文献
家谱名称
编纂者、编纂方式、年代
藏地
备注
广东南海太原霍氏崇本堂族谱九卷
著者待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
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卷
广东南海霍氏族谱十一卷
(清)霍承恩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世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番禺霍氏族谱
(清)霍志雄纂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手写本一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
广东番禺霍氏族谱
(民国)霍志雄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写本一册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霍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霍惠成编纂,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有怀堂铅印本二十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常州霍氏宗谱
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有怀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今仅存第三卷、第十一卷
湖北黄冈霍氏宗谱十卷
著者待考,清光绪后期清远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七卷
湖北赞同霍氏宗谱
(民国)霍裕瀚、霍德川等总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清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湖北省武汉市图书
今仅存第二~四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卷、第十四卷
河北东光霍氏家乘
(清)霍秉乙、霍树藩等重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
辽宁省图书馆
湖南炎陵霍氏六修族谱
霍远益主修,2004年中正堂印本。
湖南图书馆
始迁祖卷嵩,元至治二年(1322)携子迁居酃邑康乐里二都。
山东安乐霍氏家乘
(清)霍官云等重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霍氏宗谱十卷
著者待考,清光绪后期清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七卷
霍氏宗谱
(民国)霍钤纂修,民国二十年手抄本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沁县霍氏宗谱
(民国)霍钤纂修,民国二十年铅印本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霍氏宗谱
(现代)霍照林纂修,1955年手抄本两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霍氏宗谱
(现代)霍文炳纂修,1963年手抄本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霍氏族谱: 八卷:[重庆綦江]
霍集梧、霍季彬主编,1998年,2000年据1998写本复印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始祖:[明]霍明安;始迁祖:明]霍昌森;始迁祖:[明]霍福森
参考资料: [15-17]
霍姓字辈排行
霍氏合族新排字辈:“勤俭奉廉孝敬娱亲礼义谦让纲宪遵循继先丽景强立宏程”。
黑龙江富裕霍氏字辈:“文王长成志忠吉福喜兴怀德永继庆贵世礼涓明”。
重庆涪陵霍氏字辈:“廷应承国普洪凤正玉大鹏林传家远书易维元崇诗礼学光兆万代永兴隆”。
广东番禺霍氏字辈:“和茂盛发达耀好应联兴”。
辽宁沈阳霍氏字辈:“德恩福禄北代昌”。
霍氏一支字辈:“士永以名应朝治光天德家兴显国安明世思秉全正可维官耳传代一本立”。
霍氏一支字辈:“久有廷之毓尔其维一中允如正汝志方以大诗功应可光兴极尚希敏性弘启加克懋兆时世必施从”。
四川盐亭霍氏字辈:“绍(芳)齐永玉(裕),家(加)祥仕远,学习成仁,政治圆满。”
四川三台霍氏字辈:“元环履仕,思维联敦,少开忠秀,永茂宏兴,崇仁仲义,万代昌荣。”
霍姓文物保护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1961年3月4日,霍去病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19]
霍去病墓
霍姓姓氏名望
霍姓名人频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霍姓历代名人39名,占总名人数的0.0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七十四位;霍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二十五位;霍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八十位;霍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二十一六位。
霍姓名门望族
霍英东家族
香港霍英东家族,为香港四大豪门之一 [20-21]
霍氏家族图谱
霍姓知名人物
汉朝时期
霍去病:西汉河东郡平阳人 ,西汉大将。
霍去病
霍光 霍光:西汉河东郡平阳人,霍去病的异母弟,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大司马),他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开创了昭宣盛世,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
三国时期
霍峻:三国时蜀汉将,南郡枝江人,字仲邈。
元朝时期
霍希贤:沣州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左状元。
明清时期
霍韬:字渭先,始号兀崖,后改号渭崖。正德进士,读书西樵山,经史精治,嘉庆年间官至尚书。
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
近代以来
霍东阁(1895-1956),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中国武术家霍元甲次子。
霍士廉(1909年4月-1996年11月17日),山西忻州人,中国政治人物。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9-30]
霍玲:(1947.3-),原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霍士廉之女,山西省忻州市人。2002年7月29日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霍英东 霍英东:(1923年-2006年10月28日),生于香港四大原住民系中蜑家的水上人,原籍广东番禺练溪村,香港企业家,亦是著名的亲共人士,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成为首名跻身国家领导人级别的香港人,有“爱国商人”称号。
霍震霆:(1946年2月14日-),籍贯广东番禺南沙,霍英东长子。现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及多项体育界的公职,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
霍震寰:(1949年5月12日-),籍贯广东番禺南沙,生于英属香港,是霍英东博士之次子。
霍震宇:(1954年-),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番禺南沙,留学于英国一所军事学校,主修科技。霍英东之子。广州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香港青年联会董事、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
霍启刚,(1979年7月2日-),籍贯广东番禺南沙,霍英东家族之第三代长孙,香港青年联会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于2016年巴西奥运会任香港奥运代表团团长。妻子是跳水冠军郭晶晶。
霍松林:192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琥珀乡霍家川,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霍尊:中国流行男歌手。
火风:原名霍烽,中国内地男歌手,1962年2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天津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霍昕:1969年4月6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女作家,编剧,编导,作家,演员。
霍建华:1979年1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山东烟台龙口,华语影视男演员、歌手、出品人。
霍思燕:19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内地女演员。
霍姓史籍记载
郑樵云: “周文王第八子霍叔处之国 (按: ‘第八子’ 《中国古今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作 ‘第六子’; 又, ‘霍叔处’,《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称叔武,封霍伯)。今晋州霍邑是其地。闵元年,晋灭之, 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注引 《太平寰宇记》 载: “唐贞观定果州、武都郡七姓,一曰霍氏。”
《续通志· 氏族略·总论·冒氏》载: “五代霍彦威,不知何许人。 梁将霍存得于村落,年十四,列于厮养,后义为己 子,遂冒姓霍氏。”
《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 姓》载: “明赐元人姓名,和尼齐曰霍邱。” 望出太原、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