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起名网
- 谭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谭姓,中国姓氏之一,相传周初大封诸侯时,谭国为姒姓诸侯国,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谭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
谭姓历史发展
谭姓姓氏起源
来源一
大禹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采用疏的方法,结果成功了。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来源二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来源三
源于瑶族,出自瑶族始祖盘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瓠之后,望出弘农。
史籍《姓谱》记载的“巴南大姓有谭氏”,在《万姓统谱》中也有记载:“巴南大姓有谭氏,碌瓠之后,望出弘农。”望出弘农的意思是指谭氏的望族居住在弘农郡,弘农郡即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流、丹江流域的地区。碌瓠也可写为盘瓠,又称盘王,是流传于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瑶、畲、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祖神。
来源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塔塔儿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世仇部族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塔塔儿部被成吉思汗剿灭后,一部分族人迁入辽东地区,分别融入满族、鄂伦春族,满语为Tat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谭氏、戴氏等。
⑵.蒙古族坦开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nkai Hala。清中叶以后所冠汉姓皆为谭氏。
来源五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来源六
源自偃姓。亡后,偃姓为避战乱,其中一支迁徙至蜀,一支迁徙队改姓谭。
谭姓迁徙传播
谭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谭氏发祥地在今山东省境内,汉朝前后,谭氏族人发源于北方,也繁衍于北方,主要以山东、河南分布最为广泛,故谭氏望族也系出此两省境内。
公元前684年,齐国吞并谭国。谭国国君由山东北部逃到东南部的莒。留在故国未走的谭国人,便以国为氏,继续在山东北部生活,繁衍后代。期间有一部分谭氏族人沿着东海岸到达了吴越地区。
汉朝时,谭氏“望出弘农”的局面已经基本奠定。整个西汉、东汉时期,北方谭氏族人的分布及播迁特征是:源于北方,衍于北方,以山东、河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西汉时期,汉哀帝时尚书令姓谭,汉元帝时有谭氏人任太仆,汉平帝时有谭氏人任朔方太守,这些是谭氏族人在西汉朝廷为官的情况。其间,西汉还有一位公主的女婿也姓谭,由此可见,谭氏族人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显姓了。
魏、晋、南北朝之时,北方战乱频仍,谭氏族人也同其他士族一样大举南迁以避战乱。这次南迁导致谭氏族人由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变成了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此后,历代谭氏族人多以南方分布为主,其中以今湖南及其四周各地最为称盛。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谭氏族人在南边的吴国已成显姓,有的还担任了吴国的军事将领。据史籍《三国志·魏书》记载,曹魏明帝年间,王基担任尚书,后来到荆州(今湖北襄阳)任刺史,又做了扬烈将军,带兵攻击孙吴国。
零陵郡的谭弘宝家族四世同堂,已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了。当时的零陵郡地处湘南,包括今天从湖南湘乡到零陵一带直至广西桂林以北的大片地区,而谭氏则主要居住在湘乡零陵一带。 到了梁武帝时期,谭氏族人在广东始兴(今广东始兴)已成显姓。 隋、唐两朝以前,由谭氏族人的播迁情况可以看出其由北向南的迁徙的简要历程。 谭氏族人在隋唐时期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唐玄宗时期(公元712~742年),山东一部分谭氏人因战祸频繁,无法立足,便开始南迁。他们起初迁往河南,后来辗转来到江西等地,最后落脚于湖南。
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与混乱,造成了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公元十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建立以汉族政权为主的封建统一政权的趋势。河北大名谭延美家族便是在这种混乱而至统一的过程中兴盛起来的。
宋、元时期,谭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江西、湖南三省。
明、清时期,谭氏族人已遍布大江南北,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广东、江西、四川、山东、云南等地。 清朝时期,谭氏族人播迁出现新特点,这一时期,谭氏族人在国内的播迁基本完成,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谭氏族人分布,于是,谭氏族人把新的发展点着眼于国门之外。据载,此时有闽、粤谭氏族人迁至东南亚,侨于新加坡等国。
如今,谭氏族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等省为多,这四个省的谭氏约占全国谭氏人口的65%以上。
谭姓人口分布
历史上的迁徙与分布
先秦时期,谭姓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谭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唐朝时谭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而且其主体也由北方移入了华南地区。唐宋元之际的几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南部谭姓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向东北的移民,以及清满洲八旗汉化过程的加速,形成了胶东和辽东两半岛的谭姓群。最终造就了当代我国南北谭姓分布的局面 [1-2] 。
宋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排在第六十七位。谭姓第一大省是湖南(不计算周边地区),约占全国谭姓人口的5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这两省谭姓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这五省的谭姓又集中了22%。全国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湘、粤、赣、川谭姓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6%,排在第七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谭姓人口增长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明朝时期,湖南仍为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四川、江西,这四省谭姓大约占谭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这两省的谭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向西迁移。全国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谭姓大聚集区。
当代分布与图谱
谭姓人口分布 当代汉族谭姓的人口已有370万,为全国第五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7%。从明朝至今谭姓人口由26万增加到370万,增长了14倍多,谭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谭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重庆、广西、湖北、山东、辽宁、安徽,六省市的谭姓又集中了29%。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22%。
全国重新形成了湘粤桂、川渝鄂两大块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迂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谭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谭姓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区是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湘粤桂渝、贵州大部、四川东部、云南东端、鄂赣大部、内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谭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4%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2%,居住了大约59%的谭姓人群。在云川大部、贵州西部、海南、福建大部、江西东北、湖北北部、安徽大部、河南南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山东东部、辽宁大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部,谭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一0.5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7%,居住了大约28%的谭姓人群。
谭姓姓氏文化
谭姓郡望堂号
郡望
济阳郡 :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齐郡 :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堂号
善断堂: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端洁堂:典自宋朝谭世勣。谭世勣,长沙人,字彦成。官至礼部侍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逼宋钦宗幸其营,谭世勣为随驾大臣。张邦昌僭位,责令出仕,谭世勣称疾不出,绝食而死。后赠端明殿学士,谥端洁。后人用“端洁”作为堂号,以纪念这位节操高洁的谭氏先人。
济南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世德堂:以望立堂。
六升堂:资料有待补充。
双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壹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源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亲堂:资料有待补充。
善断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福荫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亲堂:资料有待补充。
焕荣堂:资料有待补充。
念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文元堂:资料有待补充。
端平堂:资料有待补充。
怀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谭姓家谱文献
望仙谭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清)谭廷魁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清)谭鸣春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嘉兴嘉兴谭氏宗谱十卷,(清)谭子性、谭光熙等重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新洲谭氏宗谱四卷,(民国)谭仁恺、谭仁良等创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市三店镇沙畈村。
江西南丰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谭承元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长沙善化谭氏续修族谱十卷,首三卷,(清)谭宗鍠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福荫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谭修功、谭修龄纂序,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宏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硃塘茅图峙谭氏九修族谱二十四卷,(民国)谭善译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思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宁乡谭氏族谱十卷,(清)谭明沁、谭显谟纂,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今仅存第二卷。
湖南茶陵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清)谭万隆、谭致声修,谭元泰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湘西谭氏支谱十六卷,(清)谭继、谭作州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六升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清)谭鹤亭、谭哲堂修,谭襄甫、谭慎堂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湘潭学前谭氏支谱十五卷,(民国)谭修晟、谭成意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笃亲堂铅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清)谭学知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焕荣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清)谭系均、谭系莹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润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民国)谭茳墀等纂修,谭曙峰等主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民国)谭本芳、谭本杰主修,谭本琪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济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清)谭作唤、谭作零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壹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田乐堂谭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谭氏重修族谱,(清)谭尚秋、谭毓士等编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临湘中湘谭氏支谱六卷,(清)谭嘉骏纂修,谭福绪主修,清光绪年间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湖南江永谭氏族谱一卷,(清)谭正伦修,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安化谭氏族谱,(清)谭梧轩、谭维新等修,谭溶轩、谭定思纂,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永顺谭氏族谱六卷,谭兴汉等修,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广东佛山谭怡怡堂祠谱,(民国)谭鹤坡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大良昌兴印务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高明谭氏族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广州民生印刷铅印本,今缺第一~九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开平谭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广州文元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台山市图书馆。
广东新会城续修南门谭氏家谱一卷,(清)谭沂志、谭永培续修,清光绪二十天年(公元1897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
陕西宝鸡陈仓谭氏族谱三卷,(清)谭仲修,谭诏伦重定,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手抄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谭氏族谱,(清)罗孔志等纂修,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仁源谭氏续修支谱,(清)谭福保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富溪谭氏族谱残,(清)谭兆连修,清朝年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天河谭万庄长房系谱,(民国)谭永就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湘潭谭氏五个族谱,(民国)谭传福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怀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石朱塘谭氏续修合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恩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谭氏五修族谱八册,著者待考,民国乙亥年(公元1935年)怀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沩宁河头谭氏家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端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谭氏成初公派下家谱十二卷,(清)谭青城纂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端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茶陵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谭修聿等倡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宏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注:根据各地家谱文献整理,以上仅为局部。
部分参考资料:
谭姓字辈排行
茶陵鹤湖谭氏始祖:谭可奕
家族字辈:士多忠良家传孝友,报国全城延和积厚,彝伦攸叙嘉猷是守,聿昭明德垂之永久。
茶陵石牀谭氏始祖:谭世勣
家族字辈:启永绍士,谭世之作,斯文相传,其兆可卜,上光宗祖,太振家学,孝友行修,书策信笃,敦敏思勤,防检由约,仰维德范,敬慎亲睦。
茶陵岱塘谭氏 始祖:谭可奕
家族字辈:仁义之家,三俊日选,德本传经,猷能耀典,先绪是承,继嗣益勉,祉集祥迎,云仍通显。
衡山烧田谭氏 始祖:谭可奕
家族字辈:必法冠允明端,学世大光尚,毓秀芝兰聚,家承祖泽长,祥开衡岳远,忠孝裕贤良,雅昶晖常煦,怡和福自昌,清廉守正道,国泰寿宁康。
隆回福田谭氏 始祖:谭良进
家族字辈:良才国龙志,景秀添文永,昌隆世代兴,仁能忠有德,克绍显宗承。作善家声振,多贤理道明,诗书传教泽,守纪兆升平,育建宏先绪,贻谋裕后昆,英华光伟业。
衡山罗陂谭氏 始祖:谭海荪
家族字辈:海明雅韵步南薰,朝陛尚昌时,兹本积方火,斯才盛益奇,忠良承世业,礼义继家规,允以恢先绪,于宗立丕基。
谭姓图腾(3张) 邵阳平乡谭氏 始祖:谭成孙
家族字辈:成宗祖应,志政兴邦,定国再添,世代荣昌,大学之道,修齐为先,新民至善,绪绍前贤,肇基南楚,科第愈联,庆馀福积,纯嘏绵延。
涟源兰田谭氏 始祖:谭学林
家族字辈:景十宗明祖,应用志必先,延添建星嗣,仁能钟美德,孝顺显周亲。
新化骑龙山谭氏 始祖:谭信福
家族字辈:丙友汝志添,景永朝正奉,胜文绍大希,仁政昌期国,万春显宗亲。续班次:铭鼎勋华运,登云际会新,洪基膺福履,广业裕经纶。
怀化麻阳谭氏 始祖:谭子兴
家族字辈:世子永必善,正文再绍忠,相维贤作宝,学贵运气隆,发积开昌达,长荣庆万钟。由生宝移斯亚溪再迁楠木桥老字派:秀文实思单,贵祖胜兴单,国真元五正,天大有承先。
参考资料:
谭姓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七龄登第;三策摅奇。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古代“神童”谭昭宝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字彦成,长沙人)事典。
宣猷边塞;锡春土茅。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末长沙人谭世勋,字彦成,元符年间进士,历官郴州教授、秘书省正字。曾扈从皇帝到金兵帅帐,以十条理由说金兵进军之弊、讲和之利。张邦昌建傀儡政权称“楚帝”时,请他直学士院,他以病为借口不上任。著有《师陶集》等。下联典指明代滁州人谭渊,英武而有膂力,洪武年间袭父亲谭胜的职务,任燕山卫副千户。后跟从燕王朱棣(成祖)起兵,夺九门,破雄县,立有战功。土茅,土阶茅屋,以土为阶,以茅草盖屋。指居住简朴。
土茅锡券;边塞宣猷。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上下联互易),上联典指明代副千户谭渊,滁州人。有膂力,引两石弓,发无不中,从燕王起兵,夺九门,破雄县,骁勇善战,夹河之战中,以马蹶被杀,谥壮节。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元符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后扈驾至金帅帐,以十害说其用事者,言讲和之利,词意中激,金人耸听。
六言通用联
七岁能登上第;三子尽作大夫。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谭昭宝,相传七岁应童子试而登上第。下联典指北宋始兴人谭佚,皇祜年间进士,三个儿子也都成为名大夫。
仙客练月得到;烈妇渍血留痕。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谭峭炼丹得道,后仙去。下联典指宋谭氏妇赵氏为元兵所害,血溅殿楹,如妇人抱婴儿状。
七言通用联
十载父子双进士;一时兄弟两将军。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元符进士谭世勋与其父谭申政和进士,其间时隔约十年。本联可作谭姓家祠联。下联典指元代帅左都监谭资荣,以其弟资用攻汴梁有功,举资用代其职。
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清·谭嗣同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自题联。
颇有清香留画戟;翩然彩服效扁舟。
——清·谭延闿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光绪进士谭延闿自题联。
吟看桂生溪月上;醉听鲲化海涛翻。
——五代·谭用之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五代诗人谭用之《送友人归青社》诗句联。
竹径支分班玉笋;江湾族聚跃金麟。
——佚名撰广东省英德市英城镇江湾村谭氏宗祠联
据谭氏族谱载,其入英始祖谭嗣敬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自南京住机迁兹英土竹迳都(今大站镇樟滩管理区果树头村)居住”。谭嗣敬于洪武十九年获贡,曾出任浙江慈溪县令(见《韶州府志》、《英德县志》)。六世祖谭竹坡约于明嘉靖初年,携室来村创业。至乃孙谭亮采(字熙台以武举人资格出任湖南湘乡、善化两任知县)在村中毗邻而建乃兄云台及自身祠两座,于是,谭姓遂为村中望族。长房云台祠于1992年重修。据谭姓族谱称,其远祖“可奕公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禄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围落籍。”“湘省谭氏之盛,居全国之冠。盖可奕公元孙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迁江西虔州,复迁广东落籍外,其余十七宏后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可知。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民国伟人谭延闿属焉。”该谱又称:“考谭氏有虔翁,讳崇纪,号宏帙。诰赠资政大夫。原由湖广迁居江西尧州虔化县西俊村。今属赣州,隋唐称虔州,故名虔,嗣因避乱,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壬戌,率众裔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宁静后复迁于虔。至何时再来广东,未有记载,大约在洪公(虔公长子,登进士,任广州儒学提举)出任广州时间耳。”据此可知,谭宏帙乃随子迁粤,成为谭氏之“入粤始祖”。
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揽湖海英豪,力维时局;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华。
——清·谭嗣同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1897年自撰联。
终南山上神人,涉猎文史;栖隐洞中道士,出入金门。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唐国子司业谭峭,泉州人。好仙术,居嵩山十余年,后登青城山,相传仙去。亦称紫霄真人。
勋名炳炳,荣列戊戌六君子;伟绩昭昭,号称关陇一文人。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维新派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曾设立算学会,结合维新志士讲求变法救亡之道。1896年至南京任候补知府。1898年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为袁世凯出卖,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谭嗣全集》。下联典指清代洮州训导谭咏昭,字仲回,武威人。制行坚洁,擅诗文,为同光间“关陇文人第一”。有《看云书屋诗文集》。
祖宗来自江西,慕三闾风景、五指烟霞,钦仰大夫先屈子;嗣孙守成湖北,绵千秋俎豆、万古馨香,堪羡公爵迈邢侯。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谭氏宗祠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光阴冉冉,岁月攸攸,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深潭欲海,力如项羽,智若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为什么?请君息坐片时,试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些奔波过明日;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道途茫茫,牵未住朱颜白发,带未走黄金碧玉,富似石崇,贵比杨素,绿珠红拂皆成梦,今何在?替我解下数文,沽酒半壶猜三通两,会畅饮时应畅饮,西出阳关无故人。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东西江北岸山谭公庙联(76+76=152字)
庙祀元代宁海(今属浙江省,一说山东省弁平县)人谭处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称为“全真七子”。其人道行高深且行侠丈义,颇得人心;在广西梧州城东,西江北岸山上,旧时立有“谭公庙”,所纪念为他正直侠义,扶危济困,尤其是对水火灾祸预见异常准确,而旧时的梧州水火两灾频繁,故人们立庙祀之,以求荫佑。该庙已毁多年,今仅存遗址,在梧州家用电器厂内。据地方志载,旧时庙中有这副长柱联,内容颇有意思和哲理。
谭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谭姓历代名人79名,占总名人数的0.1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八位;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9%,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五位;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排在第八十九位;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2%,排在第八十五位。
谭姓政治界
姓名
生卒年
祖籍
备注
谭廷襄
?-1870
山阴华舍(今浙江绍兴)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随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陕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职。
谭嗣同
1865-1898
湖南浏阳
政治家、思想家
谭延闿
1880-1930
浙江杭州
字组庵,政治家、书法家
谭平山
1886-1956
广东高明
又名谭彦祥、谭鸣谦、谭聘三,革命家
谭绍光
1835--1863
广西象州
太平天国慕王
谭政
1906-1988
湖南湘乡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谭震林
1902—1983
湖南攸县
副总理
谭人凤
1860—1920
湖南新化
革命家
谭钟麟
1822-1905
浙江杭州
字云觐,号文勤。晚清政治人物。
谭绍文
1929-1993
四川省新津人
政治局委员
谭作钧
1968-
湖南茶陵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谭姓军事界
姓名
生卒年
祖籍
备注
谭纶
1520-1577
江西宜黄
明朝兵部尚书,抗倭名将
谭甫仁
1910-1970
广东仁化
中将(1955 授予)
谭希林
1908-1970
湖南长沙
中将(1955 授予)
谭冠三
1901-1985
湖南耒阳
中将(1955 授予)
谭家述
1909-1987
湖南茶陵
中将(1955 授予)
谭天哲
1912-1998
湖南茶陵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谭开云
1914-2003
江西永新
少将(1955 授予)
谭友夫
1917-1976
河南新县
少将
谭友林
1916-2006
湖北江陵
少将(1955 授予)
谭文邦
1911-1987
湖南茶陵
少将(1955 授予)
谭右铭
1910-2015
四川云阳
少将(1955 授予)
谭知耕
1917-2001
河南光山
少将(1955 授予)
谭善和
1915-1991
湖南茶陵
少将(1955 授予)
谭国玉
1930-2009
山东文登
少将
谭乃达
1938-
吉林农安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谭冬生
1940-
湖南攸县
中将
谭悦新
1941-
山东临朐
中将
部分参考资料: [6-7]
谭姓文化界
姓名
生卒年
祖籍
备注
谭元春
1586~1637
湖广竟陵
文学家,“竟陵派”创始者
谭其骧
1911 -1992
浙江嘉善
历史地理学家
谭献
1832~1901
浙江仁和(今杭州)
清朝词人
谭用之
?
?
唐末五代诗人
谭姓宗教界
姓名
生卒年
祖籍
备注
谭峭
?
福建泉州
五代时道教代表人物
谭处端
1123-1185
宁海(今山东牟平)
全真道北七真之一
谭姓娱乐界
姓名
生卒年
祖籍
备注
谭咏麟
1950-
广东新会
歌手
谭松韵
1990-
四川泸州
演员
谭维维
1982-
四川自贡市
中国内地女歌手
谭江柏
1911-2006
广东广州
足球运动员,著名歌唱家谭咏麟之父
谭晶
1977-
山西省侯马市
歌唱家
谭百先
1945-2002
广西百色
艺名罗文,歌唱家
谭杰希
1988-
广东梅州
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主持人
谭卓
1983-
吉林长春
中国内地女演员
谭凯
1972-
山东省青岛市
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谭姓研究考证
春秋时代谭国为齐桓公所灭,谭子奔宫,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谱》)
谭子国在济州平陵县西南,为齐所灭,谭子奔宫,子孙以为氏焉。(见《元和姓纂》)
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入春秋卅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谭自为齐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焉。(见明·苏平仲《谭氏家谱序》)
《通志·氏族略二》 :"谭氏,子爵。庄(公)十年,齐灭之。今齐州历城有古谭城。子孙以国为氏。《急就章》:汉有谭平定,巴南六姓有谭氏,盘瓠之后也。"
《姓解·十七》:"春秋时谭国,为齐所灭。谭子奔莒,以国为氏。汉有河南尹谭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