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起名网
- 冷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7位。
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名叫泠伦,他制定了中国古代的乐律,并同荣将一起铸造了12口编钟,演奏黄帝亲自创作的《咸池》乐。黄帝为表彰伶伦的功劳,便赐他为伶姓。此后,“伶”成为宫廷掌管宫廷音乐舞蹈的官员,后成为演员的代称。而因为当时造字过程并没结束,且伶的古音与冷相同。所以伶氏又为冷氏。又一说,冷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人,有被封地于冷水(今陕西省内),后人即以封地名为姓,称为冷姓。冷氏望族居住在新蔡(今天的河南省境内)、京兆(今陕西省长安东)。
隋唐时,冷姓除继续繁衍于陕西、河南、浙江外,还在今北方之山西、河北、山东,南方之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定居。
宋元时,冷姓居住地进一步扩大,今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冷姓人入迁。
明末满清屠川,致川地冷姓避居云贵,此后的湖广填四川,又使两湖之冷姓入迁今四川、重庆。
冷姓历史发展
冷姓迁徙分布
两汉之际:
冷姓人在今河南新蔡、陕西西安一带形成大的聚落。
西汉末鸿嘉元年冷广被封为驷望忠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冷广死后,其子冷何齐承袭,到新莽时失去爵位,子孙在今陕西西安附近散居开来。
隋唐时期:
冷姓除继续繁衍于陕西、河南、浙江外,还在今北方之山西、河北、山东,南方之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定居。
宋元时期:
冷姓居住地进一步扩大,今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冷姓人入迁。
明末满清屠川:
致川地冷姓避居云贵,此后的湖广填四川,又使两湖之冷姓入迁今四川、重庆。
源于上古
以技艺为姓,是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
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各音叫做“吕”。和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使他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完成以后,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于奎方位的时候,由泠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并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
泠又写做伶,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后来写错,误传为冷,成为冷氏。
冷姓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
1、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
2、出自西周时期王室大夫泠州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泠州氏,左传周泠州鸠之后。
泠州鸠,是西周时期王室的大夫,他的后裔子孙以先名字为姓氏,称泠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泠氏、州氏,其泠氏后有称冷氏者,世代相传。
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冷姓
宋代羌族、现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源于蒙古族
出自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辉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辉特氏,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辉特部族人的姓氏,以部为氏,包括伊克明安氏,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厄鲁特一旗都以此为氏,世居准噶尔地区(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Ikminga Hala。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尔津氏,亦称波罗军氏,满语为Borjin Hala,汉义“波浪”,世居阿布海克勒伦(今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为冷氏。
该支冷氏的鼻为博尔津·色冷,后金政权建立初期率部归附佟·努尔哈赤,授二等轻车都尉,为满洲正白旗佐领,其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有以先名字末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冷氏,世代相传。
冷姓传统文化
冷姓迁移路线
江西九江修水:
光世公,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进士,官至廉宪,娶夫人孙氏茂贞谟、谋、议、诏 一世祖忠义侯谟讳景文,字丕显,号云湖,行秀一,唐宣宗七年拜黄州刺史,僖宗二年敕封西江忠义侯爵,食禄筠州八千九百户,子孙世袭,遂家焉,有唐乾符二年敕存,系国戚。生于穆宗长庆元年辛丑三月初六子时,殁于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十月十六午时,葬瑞州府高安县,侯封梅溪辛山乙向。
娶陈氏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正月十六酉时,殁于嘉宗文德元年戊申三月初七未时,葬与夫同茔。
子二:巽、翼。
唐僖宗朝谟公,以平寇功,封忠义侯,食禄筠州,卒于官.子孙遂家焉.所居之地,称侯封江西,之有冷氏.自谟始,谟生巽(进士);巽生昱(乡举);昱生嘉(后周宣奉大夫、两淮转运租庸盐铁判官),长子江,守嘉公墓,居高安辽江;次子湖,居高安;侯封三子溪,居上高牟田;四子海,乃徙洪都之豫宁。海之子曰庠序学校;序学子孙世居武邑,而庠之冢,子澈徙分宁亥市;次曰术,无考;次曰健,守武宁;次曰德,徙德安。
谟为江右始祖,海为迁武之祖,澈为迁宁之祖也。澈生(走灌),生澍,澍生忠与虔;忠又自仁义乡上下衫,迁西平乡泰清居焉。忠生忞(字庭叟,宋元丰举进士,元佑拜光禄卿),庭叟生惟贤、惟哲、惟庆。
哲之子季璧迁新昌逍遥,而其孙回春又徙花桥。惟贤生二子,季玉,承议郎,季深,登上第,任湘乡主簿。
季玉生应徵,字公定,宝庆元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学士。弟应钰,乡闱亚魁。公定三子,长方叔,江陵县尹,有政声;次和叔,元至元进士;次正叔,至元领乡蔫,任湘阴县尹;方叔之长子敬先,大德间进士,宣政院客省副使;正叔三子,长复先举茂才,任海南海北素政廉访使司照磨;次巽先,领大德乡蔫,清湘教谕,次临先延佑中选道州节判。三公与敬先俱自泰清徙仁乡东源东皋新田等处,子孙科名仕宦接踵,皆学士苗裔。
而季深知后居东港。
惟庆之后居党湾。
今悉同谱以同地故也,同谱吾得而详叙焉。其他迁居各郡县及各省者不暇详也。冷氏分支派别蔓延天下,山东江南浙江两湖仕族略述所闻,缀诸左而同省瑞郡,江州豫宁新吴或同出自谟公,或同出自海公,或同出与庭叟公,流虽分也,源则一也。
且由谟公而上溯汉晋与周,由汉晋与周而上溯,隆古大本大元,盖在是著姓系源流以俟后之博雅君子加考核焉。
江西冷氏迁入湖南
1、湖南岳阳、益阳冷氏族谱
1924年湖南岳阳《冷氏族谱》"序"称"谟公自李唐僖宗朝封西江忠义侯,食筠州,累叶袭封,遂家焉。"传至彻,时际后周由武宁迁分宁,其曾孙又迁西坪乡之泰清,再传至琼公,生四子,长子钦公,字得彰,谟公二十五世孙,明代由江右分宁泰清迁巴邑。
(派语)公省安一钦 日学成大行 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1912年湖南益阳《冷氏族谱》载《曹家河大宗祠堂记》云:始迁祖茂远,讳达成,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高安县梅溪,后世裔孙派衍益阳、安乡、石门、沅江、南县、湘潭等地。
江西冷氏迁入湖北
我祖籍卜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十五都冷家村始祖冷大权其家富厚人称财百万故号曰冷百万祖妣陈氏生五子俱有声名,长祖三才拔贡吕氏,任浙江知县后落业于浙江二祖三刚贡生任南昌县教渝后落业于南昌二祖三流举人娶金氏任湖广永川祈阳县知县后落业于祈阳县,四祖王元武举任江协府协古后落业于临江五祖三益娶苏氏住居太和县所生三子长祖朝宗武举娶蔡氏任长沙地祖朝海娶白氏任宝庆邵阳县后落业。三祖朝圣进士娶江氏任湖广黄州府知府后落业于麻城县孝感乡所生四子,长祖正帮娶李氏迁入福建三祖正朝娶郑氏迁入河南
湖广冷氏迁入四川
1、铁锅冷的由来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有冷筠阳二十六日奉旨填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凤山观离开祖业,到重庆时分别,将途中做饭吃的铁锅甩碎七块,各执一块为记,见谱用传不忘。分别落业于铜梁(重庆铜梁)、简阳(四川简阳)、嘉定(乐山)、资阳(四川资阳,简阳一个县,才不久合简阳一同划入成都)、眉山(四川眉山县,古有名人苏轼,才不久划入成都)、仁寿(眉山管,也划入成都)、镇子汤、乾乐锦。冷筠阳始插标于合川(重庆合川)、泸州最终落业于大竹县石桥铺。曾孙冷朝佑字世光,何江府御史,官封至正三品,冷朝祖将大竹祖业卖于胞兄冷世光,迁于成都华阳落业。
2、重庆垫江冷氏
辈分排序:孤廷玉广悠,学元紫明宜
埔朝孟文嘉,然景元尚可明
之子宗云景,光朝世德文
家兴同国泰,万代永昌荣。说明:孤(江西填湖广第1世)廷玉广悠,学元紫明(湖广入川第1世明阳——落业垫江,胞兄筠阳——落业大竹,这里的“明”并非字辈)宜,埔朝孟文嘉,然(为单传且取的单名,这里权用名代替辈分)景元尚可明(为入川后的第13世),(从入川第14世——孤揆公的21代孙起规定辈分为)之子宗云景,光朝世德文,家兴同国泰,万代永昌荣。
3、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冷氏
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冷姓自公元1775年造谱以来,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族群众为了弄清自已的历史,统一派次,加强团结,万众一心大干四化建设时于1980年元月决定清理历史——造谱。
吾一世祖冷家宽大人于明末在江西继承祖业,享受荣华,谁知崇祯皇帝昏庸无道,不理朝政,天下黎民怨声载道,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之江山摇摇欲坠,义军首领迎祥率军直捣京都,北平战败祥死,李自成继位,成祥之婿也,积思广益,总结教训,几经反复,终于公元1644年杀进北平,崇祯梅山上吊,自成执政一百多天,一因骄傲,二因卖国贼吴三桂引狼入室,满族执政,他族遭殃,民族间相互残杀,惨者漠夷蛮之族,因蜀少数民族甚多,被赶进黔地,皇上便从人口集中的江西湖广移民填川,顺治八年即公元1652年我一世祖冷家宽兄弟随移民贸易入川,先住在石宝区(现泸州市古蔺县石宝镇冷家厂)。长房冷家酋在贵州省遵义府懒板凳背青门口居住。二房冷家兴居住在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所属铜梁大足县东街十字口。三房冷家美住落在四川南道泸州小市大田角。
吾姓自家宽祖人安家落业(1652年)至1980年已三百二十八年矣,三百多年来,以沙坝场、风岩、寨头、两河口、大山为中心已发展到七百多烟户,几千人口,现已查明近者在本县各地都有吾姓后代,远者黔地滇地,特别是黔地的金沙、兴义地区黄草坝等地也有吾姓后裔。
吾姓自冷家厂、冷窝尖山子、学堂、羊耳田、沙坝场落业以来一贯都尊重宗祖,入川后不久继原脉派即“家正阳天熹,元时复应”后在大清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1775年三月初一继起派行“春长运茂,和畅辉芳,世著清绪,含洪毓光”。
四川冷氏迁入云贵
1、贵州凤冈冷氏
我祖第四正迁祖妣张氏住居麻城县孝感乡所生八子:世仁、世义、世礼、世智、世孝、世弟、世忠、世信、共八房。湖广填四川, 洪兵反乱,携八子入川富顺县冷家坝遇崇祯十三年张献中洗蜀,八房同迁贵州,饥荒八房子孙各逃避乱,遂以失败同祖分派开列于后一支分贵州思南府,一支分贵州石阡府,一支分大定黔西、一支分贵州遵义府,一支分正安、绥阳,一支他桐梓仁怀,一支分永川,一支分荣昌,一支分合江、一支分富顺,一支分内江、一支分涪州,一支分綦江,一支分江津、一支分大定,一支分川北大祠堂,立在冷家坝丁丑科翰林院冷皇住居重庆云昌冷家坝乙卯进士冷煌住城都府与綦江兴云昌连界其万本祖堵墓在綦江花潭子马桑坎。派行:
登崇必兴金朝胜,
文开凤在廷。
明良喜启士 ,
万国庆平成。
春云召吉泰,
清河发光全。
冷氏充军云南
1、小云南冷氏
冷谦之孙冷赞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公元1381年)随大将军沐英征云南,到云贵高原的乌撒,冷赞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乌撒卫么站将军,根据史籍《明实录》的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农历1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乌撒,清朝以后改威宁府。史称“小云南”。
冷讃:江苏南京应天府立水县铁炉冲柳树弯竹子巷(当代的南京蓝旗一代)白马撒米街大石板为记。朱元彰统一中原后,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发动了有名的“明攻云南之战”。原来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以后,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仍忠奉蒙古国。十四年九月初一日,朱元彰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师30万南征云南。先征曲靖,再攻昆明、乌撒,最后攻克大理(云南),至此平定云南全境。其后乌撒各部发生复叛,均被官军镇压。乌撒地处云南、四川、贵州3省交界处,为当时的一个军事重地。平定云南以后,明朝政府为开发西南,巩固边防,开始在云南屯兵。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30万大军征讨云南,尔后大批家眷随军入滇在乌撒卫等地参加军屯建卫所。
冷姓迁徙(江西省----修水县)的历程
第1站---------伶伦为代表,居址涿鹿(即今河北省涿鹿县)
第2站---------冷丰为代表,居址京兆(即今陕西省西安附近)
第3站---------冷向为代表,居址新蔡(即今河南省新蔡县)
第4站---------冷光世为代表,居址临安(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第5站---------冷谟为代表,居址高安(即今江西省高安市,冷姓始迁今江西省)
第6站---------冷海为代表,居址武宁(即今江西省武宁县)
第7站---------冷澈为代表,居址修水县城(即今江西省修水县县城,冷姓始迁今江西省修水县)
第8站---------冷澍为代表,居址上衫(即今江西省修水县上衫乡)
第9站---------冷庭叟为代表,居址泰清(即今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上太清村)
第10站---------冷巽先、冷临先、冷复先为代表,居址东皋(即今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东源(即今江西省修水县黄龙乡)
冷谦子孙分别落业于:
云南:宣威、曲靖潇湘乡冷家屯,会泽纸厂,梨园,牟定新甸,共和,军屯,昭通大关翠华,天星、鲁甸梭山,云南昭通镇雄板桥,芒部,五德,新寨,松林
贵州:遵义松林,乐山,六枝郎岱,玉官,龙场,缪雍梭河,野鹿冲,关岭沙莹,水城都格,都格白沙坡、米乐乡,草果乡,杨梅乡,鸡场乡屯上,安居村,安居大坝古,营盘青,平寨朱家湾,镇宁丁旗镇,岩坡,普定城关,寨德,城关叶家坝,那芮,那茨,岩上,索桥,磨雄,鸡场土坝,龙场乡下寨,织金三塘,威宁海拉铅厂村,小海镇水前,二塘镇冷家坡,熊王冲,炉山镇乐理河冷家,炉山镇公贤寨,炉山镇冷家坡,东风镇泥佐倮,龙场津海村
吉林省:长岭县海青李家炉村
四川省:会东县 江西冷氏汉代,唐代世系图
冷姓得姓始祖
冷氏世系(2张) 泠(伶)伦、卫康叔(姬封)、泠州鸠、博尔津·色冷。
冷姓郡望堂号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新蔡郡:古代吕国的地盘。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隋代改名为蔡州。在当代的河南省新蔡县。
临安郡:古县名。秦代余杭县地。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即当代的浙江省杭州市。
化民堂: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都任县令。世光弹劾大臣,无所顾忌。被升为殿中御使,人称“冷面御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相起诉,使修教育他们说:“骨肉相争不是好事,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兄弟感激的回家了。在他的感化下,百姓和好相处,互相谦让,安居乐业。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
冷姓家谱文献
江苏丹徒京口冷氏重修宗谱四卷,(清)冷春祺等主修,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为[明]冷安一。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冷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冷大隆主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为[五代]冷臻。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冷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冷能孝等主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为[五代]冷臻。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冷氏续修家乘,(清)冷必升主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资州冷氏族谱四卷,(清)冷元瑞等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湖南益阳冷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注:始迁为[明]冷达成。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云阳冷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南县冷氏福房克惠支光裕位下逢派系不分卷,(民国)冷枚生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冷氏五修族谱,(民国)冷菊生纂修,民国年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冷氏家谱书,(现代)冷氏族人合编,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长山县北长山乡店子村。
江苏《延龄冷氏宗谱》,共四卷。(清)冷彭年(字介仁,始祖冷安一第十六世孙)首创并主修。木刻印本,现母本藏于江苏泰兴毘芦寺冷氏家族内。
冷姓字辈排行
江西修水冷姓九十世派系辈份(字辈)如下:
“谟巽昱嘉海 馨澈罐澍忠 庭惟季应叔 先公允绍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学成大儒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廷献自光宗 功烈辉唐宋 心传衍孝廉诗书绵统绪 礼乐懋渊源 民生祈福祚 国运庆熙隆 京兆垂芳远 佑启汉英贤”
说明:
1,这是公元1306年,江西修水冷姓由冷敬先、冷复先、冷巽先、冷临先等人策划和操办编修第一届家谱 (至公元1994年,江西修水冷姓已共修家谱九届)时,确定下来的九十世派系字辈(江西修水冷姓);
2,江西修水冷姓第一届修家谱(1306年)时,没有将江西高安、上高、武宁等地的冷姓统一修入,也没有将从修水迁往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以及江西其他县的冷姓人统一修入,因而,江西高安、上高、武宁等地的冷姓,还有从修水迁往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以及江西其他县的冷姓的派系辈份(字辈),与江西修水冷姓这九十世派系辈份(字辈)就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于全国冷姓派系辈份(字辈)来说,就更有不同了;
3,江西修水冷姓这九十世派系辈份(字辈)第一句“谟巽昱嘉海”中的“谟”,是指冷谟(又叫冷云湖)这一辈,冷谟(又叫冷云湖)是江西冷姓的始祖,“巽” 是指冷谟的儿子冷以顺这一辈,其余以此类推;
4,全国各地的冷姓人可以对照“江西修水冷姓九十世派系辈份(字辈)”与“冷姓迁徙(江西省----修水县)的历程”、“江西省冷姓始祖冷谟的前二十八代世系表”,理清各自在冷姓中的派系辈份(字辈)。
5、山东冷氏字辈
山东日照海曲冷氏字辈:“振锡惟秉跻,鸿徽怀肇元。丞吉祥存传,世兴茂衍年。”
山东高密芝兰庄字辈:宝吾相继延家传,合乃初来曰有年。惇叙从兹联远尔,时其弥睦后人然。慎旃。山东平度冷戈庄字辈:(共28字,自22世始)原文:云南湖北尽同传复至青齐亿万年敦叙三支联远迩贤和雍睦久无迁简体:(云南湖北尽同传复至青齐亿万年敦叙三支联远迩贤和雍睦久无迁)
山东省长岛县冷氏字辈:进延守和圣,春天伟益顺。绍述传基厚,宪承燕翼钧。睦堂崇笃叙,兆载尚征伦。
益阳派语:
成泰燮熙朝 春芝应克超
光耀逢源本 诗书世德昭
汉寿派语:锦汉春和阳 时应以宏大光明士忠良 国永昭德化
合族后新派语:懋修崇敬典 启裕必开先文采嘉名盛 端方正范传
40字派语:广惠增荣誉 深仁有福缘建邦齐家业 贤杰焕新天宁静冰洁清 勤俭学贵真鹏志凌碧云 力行定昌兴
冷姓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望出新蔡;源自伶人。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融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宗开泠水;秀毓长安。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下联“长安”,指冷姓的望族居京兆(今陕西省长安东)。
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进士;明清两画家。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有冷世光、冷世修兄弟二人,俱举绍兴时士。下联典指冷姓在明、清两代中著名的两位画家冷谦、冷枚。冷谦,洪武初,武陵人,一作嘉兴。学启敬,一作起敬。号龙阳子。在元至元中,寿己百岁,世传其画门入瓶隐壁仙游。清代画家冷枚,字吉臣,胶州人。善画人物,尤精士女。康熙间,供奉内廷,辛卯,画万寿盛典图。说者谓其画法工中带写,生动有致,笔墨洁净,赋色韶秀,颇得师传。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唐·冷朝阳撰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大历进士冷朝阳《立春》诗句联。
七言通用联
光禄卿智多于发;侍御史面冷如冰。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人冷廷叟,官光禄卿,多智谋。好酒能诗,与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为友。下联典指南宋常熟人冷世光,字宾王,绍兴年间进士,历官宁国、龙游知县,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弹劾无所避讳,人称“冷面御史”。著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
八言通用联
赈济通行,阳春有脚;弹劾不避,冷面无私。
——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冷玉事典。下联典指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字景旸,新易人。刚正不阿,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百司震恐。人称之为“冷铁面”。
冷姓姓氏名望
冷宏:东汉,尚书侍郎。
冷寿光:东汉末三国时期,因为后者有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而享寿一百五六十岁,最后死于江陵(今属湖北),冷寿光当为较早徙居江南的冷姓人。
冷丰:河南人。著名西汉山东淄川太守。
冷耳:(公元前?~前190年),江苏人。著名西汉下相严侯。
魏晋南北朝时期,冷姓在今河南新蔡,陕西西安一带发展兴旺,并最终昌盛为冷姓新蔡郡望和京兆郡望。东晋时,上述郡望之冷姓有迁居江东者,其中一支在今浙江杭州一带定居,经数代繁衍,至隋唐时昌盛为冷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临安。
冷 道:(生卒年待考),字安义。著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南徐州刺史。
冷济光:诗人。
冷曦:字景炀,新易人。明朝洪武年间御史。刚直不阿,弹劾了一些有权势的高官,震动了当时的朝廷上下。人称“冷铁面”。
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明朝时期武林人。洪武初年的时候,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以近百岁,在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于是学画。永乐年间出去远游,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冷融:字杰生,四川大邑人。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民国十三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2年担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达十余年之久。1934年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43年,在从重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结业返回西康的途中被击毙。时年48岁。
冷枚:清代画家,字吉臣,胶州人。擅长于画人物,尤其精通画仕女。
冷遹:字御秋(1882-1959),江苏省人。江苏水陆警备司令,曾任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中将军衔。历任江苏临时参议院长,江苏副省长,江苏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主任等,在南京逝世。
冷欣:陆军中将(1900-1987),原陆军参谋长,黄埔一期,江苏人,台北死。
冷宽:海军中将,原海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后任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等,河北人。
冷克:陆军少将,组长,辽沈战役被俘虏,辽宁人。
冷世光:字宾王,宋朝时期常熟人,绍兴进士,曾经担任过宁国、龙游等县知县。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赏识他,经常委他以重任。后来做过监察御史、中侍御史。他为官清廉公正,为了正义,不惜得罪高官重权,当时的人称之为冷面御史。著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书。
冷天禄,清朝嘉庆年间四川省东乡农民起义首领,东乡(今宜汉)人。嘉庆元年(1796年),他率众起义,四年后,在岳池的激战中,中箭牺牲。
冷鹏飞:陆军少将,战斗英雄。湖北浠水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排、连、营长。
冷承槐:解放军少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长。
冷韶昭:解放军少将,二炮工程学院副院长;哈军工校友(西安地区)联谊会名誉会长。
冷军:油画家冷军,1963年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现任武汉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冷家骥(1889年- )字展麒,山东招远人。1928年起任北平商会会长。后兼市参议会副议长。1930年,冷家骥与西单恒丽绸缎店经理潘佩华共同出资,由名厨褚祥担任经理,开办了西来顺。
1937年年7月28日,被任命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先后沦陷日本之手,7月30日,日本特务机关即扶植江朝宗、冷家骥、潘毓桂等人,成立伪“北平维持会”。 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45年以汉奸罪被逮捕。
冷姓人口统计
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暂无详细资料可供参考。
冷姓研究考证
冷姓青岛冷家沙沟村庄由来
据《冷氏族谱》记载:“吾祖于明永乐年间,自云南徒居青州后,于明中叶又迁居即墨城南沙沟。”因村建于白沙河北岸高台之上,以姓名村,初名‘冷家台’,民初改为冷家沙沟。(冷家沙沟的明永乐年间有误,是三兄弟的后裔分支。自云南途居青州又迁即墨路线是没错的,不知上述明永乐年间是从何得知望告知)
冷姓《胶东冷氏考略》介绍
1、胶东冷氏家谱
已收集到清代胶东冷氏三大支家谱,有长支,平度冷哥庄(冷戈庄)同治五年(1866)续修的《冷氏家谱》,其中有冷氏徙居地147处,和胶东冷氏名人。以下简称《平谱》;次支,高密芝兰庄同治八年(1870)续修的《冷氏家乘》以下简称《高谱》;三支,胶州黄埠岭同治八年(1870)续修的《胶东冷氏家谱》,以下简称《胶谱》,其中还有一本《冷氏显名记略》,以下简称《显名记》。这三部家谱。
2、胶东冷氏始祖——冷起岩
查《胶谱》很清楚的排列着,一世始祖超岩。起岩的曾用名,见《显名记》:“起岩,原讳超岩……。”二世,瑛,举茂才,敕受承事郎,南顿县尹;三世,冷道南,廪生;四世,冷守藩,员外郎 ;五世,之翰;六世,员;七世,忠、恕、思。忠徙平度冷哥庄,恕徙高密紫(芝)兰庄,思胶州黄埠岭,勒封修织郎,西平县训导等。
《胶谱》把忠、恕、思列为第七世兄弟三人。《高谱》也把恕公列为七世,忠公是兄长。这就可以基本确定,是七世忠、恕、思兄弟三人分居平度冷哥庄,高密芝兰庄,胶州黄埠岭之说。且三部家谱都是以冷起岩为一世始祖排序的,三处世数统一,井然有序。
3、冷氏自青州东迁年代
伯鹤公在《高谱》旧序记载:“若吾氏之居山东也,则自宋祖定鼎,起发小民,吾族于云南某府某县,庄名野鹊口,迁至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东乡棘林庄,越六、七世,我始祖三人,逃奔登莱地,当其时徽钦北往,乱离莫归,一传再传,靡有定处,后集胶州城西黄埠岭。又后长支赴平度州冷哥庄,次支赴高密县紫兰庄,惟三支不迁,仍居其所。
冷姓平度冷戈庄村介绍
平度 冷戈庄《冷氏族谱》从始祖到十世可谓全部失讳,三位甲首富、贵、宽三公也只传其讳,而仍失其辈分道理一样的。
关于冷戈庄和冷东庄冷氏的记载冷忠公祖定居繁衍几代人后,于清朝乾隆十年,始修冷氏祠堂和《冷氏族谱》为了支系清楚,祖谱是按照三甲、六甲、九甲进行修订,冷戈庄村涵三甲、六甲,冷东庄村涵九甲。三甲公祖讳冷富,六甲公祖讳冷贵,九甲公祖讳冷宽。
始冷忠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