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起名网
- 尹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宋版《百家姓》中,尹姓排在第100位,占中国总人口的0.26%。
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约有228万人。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山东为尹姓第一大省,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2%。 [2-3]
尹姓历史发展
尹姓姓氏源流
尹姓起源复杂,可以概括如下:
源流一:源于少昊,殷封尹城。
据唐代张九龄所撰谱牒《姓源韵谱》记载:“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 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子殷执掌工正,被封于尹城,后代子孙因此为氏。
唐代另一本谱学著作《元和姓纂》记载:"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 少昊氏曾以“玄鸟”为图腾, 这支起源也可理解为是以图腾立姓。
源流二:源于西周作册尹佚,官尹始祖。
尹佚,也称史佚,《清华简》记为“作册逸”, 他曾经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尹佚之后,“作册尹”成为西周沿袭商朝所设的官僚机构,属于王宫内廷史官,负责为周天子起草文书,主持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职。在西周后期,作册尹通常称为“内史”,内史归属于太史寮,尹氏是太史寮的长官。西周灭亡后,跟随周平王东迁的尹氏获得了封邑,称“尹邑”(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
源流三:出自兮甲,以官为氏。
据《风俗通义》所载:兮甲,字伯吉甫,伯为长子,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周宣王在位期间,西北少数民族猃狁入侵,兮甲受命北伐,打败猃狁并反攻至太原,后来他又奉王命向淮夷征收赋税,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文武兼备,周宣王封他为“师尹”,故世人称兮伯吉甫为“尹吉甫”。相传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湖北房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其后代以尹为氏,现今存世的文物“兮甲盘”亦描述了兮伯吉父的功绩。
源流四:出自少数民族汉化。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尹姓迁徙分布
尹姓发源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秦汉时期,尹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东汉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
两汉之际迁入江浙一带和贵州、广西等地,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成为当地大族,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
隋唐时,尹姓已遍布全国,冀州河间郡亦成为尹姓郡望。唐朝末年,尹京受朝廷委派,驻守衡山,封衡山伯,尹姓遂分布于湖南境内。
宋朝靖康之难,尹氏因为护驾南下有功,被封为东莞县令,促使尹氏族群移居东莞,香港尹氏多数源自这支分流。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士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尹氏由山东、山西迁徙到安徽、江西等地,此后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另有山东尹氏官员带领大批同姓官兵到北京抗击清兵,溃败后部分保留姓氏留下。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氏族人由山西大槐树、江西瓦窑屑等地徙于河南、河北、天津等因战乱而人口锐减的地区。
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
尹姓姓氏文化
尹姓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境内),西晋移到今天水市所在地。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尹氏为晋时尹纬之族所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平帝时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等一部分地。其后或为国,或为郡。此支尹氏,为东汉尹敏的后裔所开基。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燕喜堂:取自《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清风堂:“吉甫作诗,穆如清风”典故。
敦伦堂(灯笼堂):《孟子·滕文公上》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敦谓厚道,伦谓伦常,即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要亲善和睦。合淮尹氏以此为堂,体现儒学传统也!又曰灯笼,取自宅邸门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威武的狮子两边开,忠厚家风之谐音也。
和靖堂:宋时尹焞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
一经堂: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自南昌过吉安到茶陵,茶陵富民尹彦德以酒肉迎师,彦德言家粟不乏,颜给军饷五日,留岳飞三日,离去时,岳飞语彦德,尔财有余而学不足,当以一经教子孙,光大其门。彦德拜而受赐,而辟堂以供子孙挟筴游息之所,堂名之曰:一经堂,盖取忠烈一经教子孙之义也。
文和堂:出自明尹直事典。尹直,成化年间担任兵部尚书。卒后,谥文和,后人遂以谥号为堂号。
忠孝堂:意忠孝之名为堂号。 [14-15]
尹姓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和靖处士,南阳郎中。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哲学家尹焞,少师事程颐,精通理学。靖康间赐号和靖处士。
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谏议大夫尹敏,字初季,南阳人。曾为长沙令,后拜郎中,仕终谏议大夫。
中兴良辅,东海名臣。
上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甫,佐助宣王中兴,成就文武大业。
下联典指汉代平阳人尹翁归,字子况,宣帝时官东海太守,执法严谨,使东海大治。为人清白廉洁,死后家无余财。
和靖成集,关令受经。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洛阳人尹焞,钦宗赐号“和靖处士”,著有《和靖集》。
下联典指周王朝时期的函谷关令尹喜。
天水世泽,函谷家声。
上联典指尹氏出自天水、河间。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尹喜,为函谷关尹。老子授《道德经》五千言。
麟经继述,伊洛渊源。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尹起莘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尹焞事典。
五言通用联
江山与势远,泉石自幽深。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尹柔《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邑湖》诗句联。尹柔,河间人,为张说岳州从事官补阙。
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
此联为汉朝时期的尹珍祠联。
七言通用联
南域知学自珍始,北面抗敌怯伦威。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荆州刺史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
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将尹继伦,浚仪人。宋太宗时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中辽兵入寇,继伦奋击,在败之。辽兵相戒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维伦面黑故也。
五代春秋师鲁撰,十篇唐说子渐弹。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尹洙,字师鲁,河南人。有《五代春秋》等传世,世称河南先生。
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学者尹源,作《唐说》及《叙兵》十篇。
龙图阁士春秋赋,河内先生唐说篇。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尹洙。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学者尹源,字子渐,河南人,世称河内先生。
八言及以上
文武兼优,万邦为宪;恩威并济,六师总权。
上联典指周宣王时期的贤臣尹吉甫,周宣王中兴,修文武大业。
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兵部尚书尹直,明景泰年间进士,明毅博学。
晋阳家臣,鄙茧丝以从政;函谷关吏,识紫气而呈祥。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宦尹铎的事典。
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秦国谏议大夫尹喜。相传老子西游,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道有真人要过关。老子来到函谷关,被尹喜留下,著《道德经》五千言。尹喜自己著有《关尹子》。
宗祠楹联参考资料来源: [16-17]
尹姓家谱文献
山东曲阜尹氏族谱
家谱文献参考资料来源:
尹姓字辈排序
云南罗平
正德立业振(瑞、玉、传、庭)希贤晋士忠,锡恩采继久,孝敬自畏丰,丕聚开春蔼,文韶萃秀从,广华秉国肇,万树在天清
字辈排序参考资料来源: [20-21]
尹姓历史遗存
尹吉甫墓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兮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
尹吉甫宗庙
湖北房县榔口乡万峰山有一古代雕琢的“日月品字形”石窟,被称为尹吉甫宗庙。在魏晋南北朝时,儒释道三教合流,加放有观音、三官神像、三教神像、十八罗汉等神像,又称宝堂寺、石佛寺。1987年,宝堂寺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吉甫点将台
平遥城内由太和门上古城墙,北行至距下东门新翰门约二百米处时,城墙扩张为四四方方的平台,这里被称为尹吉甫点将台。
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史院乡尹祠村尹祠小学东侧。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尹氏宗族集资兴建,砖木结构,徽派古建筑。祠堂内另存道光三年(1823年)碑记三通,是淮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2004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姓人口分布
宋、元、明期间,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迁移。全国形成了赣、湘、浙、苏、鲁一片尹姓聚集地,尹姓人口重心由中原向东南移动。
宋时,尹姓大约有2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27%,姓氏排位第七十二位。当时尹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22.8%。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南、甘肃,这三省尹姓大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北、江西,这四省的尹姓占尹姓总人口的31%。全国尹姓形成以河南为中心向四方散播的分布的局面。
明朝时期,尹姓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七位。当时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这五省尹姓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甘肃、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这五省的尹姓又集中了32%。江西为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6%。
2013年尹姓的人口220余万,排在全国第九十五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湖南、辽宁四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河南、江苏、云南,这五省大约又占28%。山东为当代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尹姓总人口的12%。全国形成了渤海湾、川鄂湘两大尹姓聚集区。
尹姓在鲁冀、京津、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山西北部、甘肃西端、云南、川黔大部、重庆东南、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大部、粤桂北部,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7%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尹姓人群。在山西南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豫鄂皖大部、江苏中部、四川北部和东南、重庆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部、粤桂中部、贵州西北部、新疆西北,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8%一0.2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7%的尹姓人群。
尹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尹姓历代名人107名,占总名人数的0.2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八位;尹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九位;尹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七位;尹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九十九位。
著名人物参考资料来源: [26-29]
尹姓研究考证
《元和姓纂》尹氏辑录:“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风俗通》云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今甘肃省东南部),自以为主少昊之神 ,作西畤,祠白帝。”
《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汉代豫州(今河南)从事尹宙载其先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师尹”一词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关于师尹的解释,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或“尹姓太师”,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尹氏,《大雅·常武》原文有过这一段描述:在征讨徐国之前,周宣王亲自册封卿士南仲为大师,整顿全军,又口诏尹氏册命程伯休父为行军司马,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程伯休父也被司马迁尊为得姓始祖。
《小雅·节南山之什》的创作背景约于周幽王在位,直至宗周覆灭之际,它揭示了西周晚期的政治黑暗,伴随着周王朝国运衰退,灾祸丛生导致天怒人怨,《史记·周本纪》也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时任太史伯阳父甚至作出“周朝将亡”的预言 。作者写此诗的目的是希望上天惩罚秉政不公的大师、监察失职的尹氏,故《节南山》所指的尹氏并不是兮伯吉甫。
《左传·隐公十一年》:“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春秋左传补疏》:“盖巫能降神,神物凭之,即巫以为神,故即名其神钟巫。尹氏主之者,所谓家为巫史也”,周初有尹佚,助周武王克殷。
《史记·周本纪》记载:“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文中的毕公是成康两朝的辅政大臣, 史称“毕公高”,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作策毕公即“作册毕公”,在尹佚之后,毕公曾在周康王时期担任作册之职。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根据周朝官僚职责,祭祀活动主要是以尹氏(一说为太史)为首领的太史寮负责,对外战争主要是以太师、太保为首领的卿事寮负责。
《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
《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王符云庆姓盖亦作允(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