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起名网
- 史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史姓,中国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史姓源出主要有两支:第一支源出仓颉之后。仓颉,也称苍颉,又称史皇氏,其后有史氏。第二支源出周太史史佚之后,以官为氏。
先秦时,史姓活动已经遍布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西汉时,山东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视,称为汉代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子孙繁衍长生,以山东为基地向江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发展。到唐宋时,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定居,改变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结构和比重。之后,史姓在各地都有分布。宋朝时期,史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宋朝第48位姓氏。明朝时期,史姓大约有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83位姓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65%。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史姓的人口已达到250多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五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辽宁、云南、陕西,这五省又集中了28%。山东为当代史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史姓总人口的15%。
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有西周史官史佚;西汉学者史游;东汉溧阳侯史崇;唐朝大燕皇帝史思明;南宋大臣史弥远;当代作家史铁生。
史姓历史发展
史姓姓氏起源
史(Shǐ)姓,源出有:
出自史皇氏
史姓渊源 为黄帝时史官仓颉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上指出:“仓颉后有史氏”。又《姓纂》上则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史皇孙逊。”另外《中华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仓颉之后。”仓颉为黄帝时史官,人称史皇氏。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其后有一支以官名为姓,称为史氏。
源于姬姓
出自周代太史佚之后,亦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之后,亦多以官名为姓,形成史氏。
源于外夷
“史”汉字演变 出自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国人以国名为氏。隋唐时,西域康国支庶有史国,为“昭武诸国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少数民族
出自唐代有突厥族有复姓阿史那氏,归唐后简改为单姓史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有归附唐朝者,简改为单姓史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史籍记载:蒙古族实哷氏,亦称什勒氏,世居乌叶尔拜柴(今黑龙江左岸俄罗斯境内)。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e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蒙古族苏穆察氏,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c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史籍记载:满族石佳氏【亦称实嘉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赤盏部,满语为Sigiya Hala,世居叶赫乌苏河(今吉林梨树)】,满族石富察氏【满语为Sifuca Hala,世居倭济(今黑龙江宁安)】,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氏,满语为Simulu Hala,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满族松吉氏【满语为Sunggi Hala,世居汪秦(今吉林汪清)】和满族松颜氏【满语为Sungyan Hala,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源于土族,出自元末明初土族史卜氏部落,属于帝王以部落名称赐姓为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土家族、瑶族、傣族、回 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史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史氏,世代相传至今。
史姓得姓始祖
史姓始祖仓颉 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他生有四只眼,善于观察,见人们用结绳记事相当繁琐,便发明了文字,在其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都为之哭泣。因仓颉造字有功,其后代便以其官职为氏,称史姓,仓颉自然成为史姓的得姓始祖。
史姓迁徙传播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约二百二十万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传说仓颉为陕西陈仓人,一说河南人,故此二地可能为史姓最早发祥地。东周列国时,各国均有史官,以官为氏者众多。如晋有太史史墨、史苏,卫有史朝,秦有史颗均属此种情况。
史姓书籍 西汉时,史姓有外戚发展成名门望族,从鲁国史恭的妹妹史良娣(汉武帝卫太子妃妾)开始,直至史恭之子史高,史高次子史丹,世代为当朝要官。另此期,南方广西、广东已有史姓。
东汉时,又有史姓入居四川,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史姓历史上六大郡望,其四为史丹之后,西晋永嘉之乱时,史丹后人史苞避乱至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后发展成建康望族;史丹重孙崇,东汉封溧阳县(今属江苏)侯,遂举家从陕西长安县徙溧阳,后发展成宣城望族;史丹后人史节为唐礼部侍郎,迁高密(今属山东,后发展成高密望族;史丹孙史王广,居长安,后发展成为京兆望族。另有陈留郡,系东汉京兆尹,陈留考城(今属河南)人史敞一族所在;河南郡,系东汉河南人史晨一族所在。
隋唐时期,有西域史国人入居中原,以史为氏。又有突厥阿史那氏改姓史。这两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壮大了史姓家族,加速了史姓繁衍。
宋元时,北方战事频繁,史姓携家大举南迁,明代史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湖北各地。
清代以后,史姓有迁往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家者。
今日史姓尤以湖南、山东多此姓,两省史姓约占全国汉族史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
史姓传统文化
史姓郡望堂号
郡望
建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高台西南,北朝魏废。唐武则天时,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吐蕃。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宣城)。隋唐有宣州宣城郡。(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废郡存州则为宣州。本表于隋唐常说某州某某郡,都属这种情形。)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南),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移治桑犊城(今山东省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陈留郡:秦代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史氏族谱 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桂阳郡:公元前202年置桂阳郡。西晋建兴三年(315年),分设桂阳、平阳郡。西汉时,桂阳郡,领县十一;南北朝时,宋、齐、梁称桂阳国,陈时又称桂阳郡;隋文帝开启九年,一度废桂阳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又称桂阳郡;宋称郴州桂阳郡,设知军;(今湖南省郴州永兴一带)。
堂号
高密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桂阳堂:以望立堂。
建康堂:以望立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忠烈堂:典出明朝的史可法。史可法于明末以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抗清。城破自刎不成被俘,清人劝降,他坚决不投降,为明朝壮烈牺牲。后人纪念其忠烈而命堂号。
八行堂:出自宋史诏的故事。史诏,字升之,明州鄞县(今宁波)人,遗腹子,侍母至孝。宋徽宗年间,诏征民间具有八种(孝、友、睦、姻、任、恤、中、和)优良品德的人入朝做官。史诏被推荐,但拒绝征召,携母逃匿隐居。宋徽宗知道后,诏赐史诏为"八行高士"。"八行"为史家堂号即由此而来。
还有怀溧堂、忠定堂、金朝堂等
史姓宗族特征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指引前行的明镜,史姓族人多以此铭为鉴。
2、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史丹,宋有词人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学家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3、史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明代孙士壁编史姓字行为:“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又史良书新续《史氏宗谱》,内载浙江余姚史姓后嗣辈份派语二十字:“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史姓文物遗产
史侯祠
溧阳史侯祠拥有“江南第一大祠”之称。本月22日,这里举办冬至祭祖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位族人代表,结合祭祖,隆重庆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史侯祠是东汉溧阳侯史崇宅邸。史崇死后,其孙史茅尚书将故宅扩成为祭祀建筑群。此后几度毁于天灾战乱,后经族人15次修复扩建,至清光绪25年,达到占地60亩、殿堂百余间规模。据族谱记载,从东汉到清末,史氏家族中官居宰执的有39位,科举进士569位。
史姓宗祠楹联
史侯祠
直躬如矢,忠谏伏蒲。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史鲉,字子鱼,又称史鱼。卫灵公远君子而近小人,史鲉屡次进谏不被采纳,临死时对他儿子说:“我活着不能让国君走正道,死也不能按礼数安排。你把我放在窗户下。”灵公前去吊唁,见了很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史鲉的儿子便把父亲临死时的话告诉给灵公。灵公听了,惊愕地说:“这是寡人的过错啊!”很快重用贤大夫蘧伯玉,斥退小人弥子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史鱼是个正直的人啊!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鲁国人史丹,字君仲,元帝时官驸马都尉。元帝病重时要换太子,他直入元帝床前,伏在青蒲上涕泣力谏,使元帝收回成命。成帝即位后,封他为关内侯。
茅庐炼药,梅岭招魂。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史通平,从会稽移居蜀地,筑茅庐炼丹,据说可成龙虎形,后来白日升天成仙。下联典指明朝末期的河南祥符人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崇祯年间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南京兵部尚书。李自成灭明朝,他在南京拥立弘光帝,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清兵南下,他孤军固守扬州,城破后自杀未死,为清军抓获,不屈被杀。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为他筑衣冠冢作纪念。
太守世泽,篆书家声。
——上联典指周朝时期的太史尹佚,人称史佚,子孙以史为姓。下联指史籀,周宣王时太守,作大篆十五篇。
千里过师从席忱,一身报国托文章。
——此联为南明朝时期的大臣、抗清明将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自题联。
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
——此联为南明朝时期的大臣、抗清名将史可法撰书联。
阁部勋名常照世,诗书事业足传家。
——此联为节选邓敏怡挽民初参议院议员史泽咸(公元1882~?)的挽联。史泽咸,字刚峰,山东乐陵人。
蓼花雪汀秀乡里,翠竹震林绿江村。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史雪汀。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史震林,字岵冈,金坛人。乾隆进士。能诗、工书、善画,不落前人窠臼。
南波传世诗书画,岵冈动人竹石兰。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画家史翁,字南波,浙江人,其诗、书、画有“郑虔三绝”之称。左笔书尤为独步当时,深受成亲王嘉许。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史震林,字岵冈,江苏金坛人。乾隆年间进士,官淮安教谕。能诗文、工书、善画竹、石、兰,精八分书,不落前人窠臼。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郭沫若撰题扬州史可法祠联。“十日”,指史可法守扬州城陷,清军入城屠杀十日。
气吐风云,勤千秋之略;光依日月,荣二字之褒。
——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名将史万岁,杜陵人。少英武,好读兵书,善骑射。有谋略,屡立战喵敌闻其名而惧。开皇末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屡次侵扰边境,史万岁率兵至大斤山,突厥人闻其英名,畏惧而逃,他追击前去,大破突厥兵。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王府教授史浩,字直翁,鄞县人。宋绍兴年间进士,官国子博士、王府教授、起居郎、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两次任右丞相。金人犯边,诏亲征。为岳飞等人平反,向朝中举荐人才,不因私害公。卒谥忠定。
定乱安邦,常怀庙廊大志;出将入相,允称社稷名臣。
——上联典指五代后周朝时期的名将史弘肇,字化元,郑州人。尝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毛锥子安足用哉!”。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光禄大夫左丞相史天泽,字润甫,永清人。为将相五十年,上不疑,下无怨,人以比郭子仪、曹彬。谥忠武。
良娣得产皇孙,故储有后;翰林乞假归娶,嘉耦相攸。
——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史良娣,为武帝戾太子妃,生子进,从外祖家姓,号史皇孙,重孙即位后为宣帝,追良娣为戾夫人。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史贻直,十九岁举进士,入翰林,乞假归娶,朝野荣之,后居相位二十年。
伏蒲之忠,谏元帝而留太子;知矢之直,进君子而退小人。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都尉侍中史丹,字君仲,鲁人,徙杜陵。元帝欲易太子,丹固谏不得易太子,及太子即位,封丹为关内侯。下联典指春秋卫国大夫鱿,字子鱼,亦称史鱼。灵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弥子瑕,史鱼数谏不从。病将卒,命其子曰:“吾生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置尸牖下”。灵公往吊,怪而问之,其子以告,公愕然曰:“寡人之过也。”于是进伯玉而退子瑕。孔子闻曰:“直哉史鱼!既死,犹以尸谏。”
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世翰苑蝉联,犹有舅甥翁婿;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八榜科名鼎盛,又逢己亥寅申。
——此联为江苏省溧阳史氏祠堂联。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史鹤龄从康熙年间入翰林后,其子史夔,其孙史贻直,侄孙史贻谟,曾孙史弈簪,女婿于小谢,外甥于敏中、任兰枝、管干珍相继为翰林,世称海内无第二家。下联典指史鹤龄为丁酉年举人、丁未年进士,史夔为辛酉年举人、壬戌年进士,史夔弟史普为己卯年举人、庚辰年进士,史随为戊子年举人、己丑年进士,史贻直为己卯年举人、庚辰年进士,史贻谟为甲子年举人、乙丑年进士,其弟史贻简为癸卯年举人、甲辰年进士,史弈簪为己酉年举人、戊辰年进士。
史姓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
编纂者
编撰方式
藏地
备注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
清初刻本 一册
上海图
【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
(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
清钞本
南京图
【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表传
/
清红杏山樵藏钞本
苏州大学
【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 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乘》。
【江苏江都】史氏宗谱□□卷
(民国)史济廷修
民国于九年(1930)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村
存卷1、2
【江苏】常州史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圆华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十册
上海图
【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祐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明万历间初修。
【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菴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
存一册
【浙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刻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前後有钞补。
【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栖霞县杨础乡史家庄 山东栖霞县观里镇小观村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
缺首一卷,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鹳石庄史氏钞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蒋墅史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来兴等修
民国二十(1931)承启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 七册
北图
第七册残破较甚。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册
北图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史氏宗谱不分卷
/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史氏家谱□□卷
/
清刻本
北图
存一卷
参考资料:
史姓字辈排行
江苏溧阳史氏字辈:“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
江苏溧阳埭头史氏字辈:“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江苏高溧十三支字辈:“继时必显崇德尚家修廷献伟 诗书贻后忠孝承先用增骏福垂裕万年”。
江苏丰县史氏字辈:
迁丰后长房支派:“一惟克敦宗九运复肇宏友恭延绪广蔚起焕家乘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迁丰后二、三房支派:“以宽厚作基用忠孝为先志经德蔚起庶百世永绵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江苏夏庄史氏字辈:“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江苏埭头史氏字辈:“君仲原文存世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江苏下庄史氏字辈:“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江苏泗阳史氏字辈:“传家以厚为善其昌贤良恒永慧敏业隆宽容安泰洪延茂盛”。
江苏泗阳桃源史氏字辈:“鸿维岚慎守广居硕修聿”。
江苏如皋史氏字辈:“朝际诸闻氏曾封侍郎常孝有传家法诗书训子方功名惟得喜仁义启中堂”。
江苏扬州史氏字辈:“宗元以继克效迪思积美致庆英才云仍”。
江苏江都吴桥孙墩字辈:“玉掌善乃升之宝”
贵州贵定史氏字辈:“政事言宾德勋猷盛典忠恩惠廉明义泰略信元功宗位斯陈靖廷学各秉君”。
贵州贵定史氏字辈:“斯章之书朝迪纯正显”。
贵州贵定史氏字辈:“笙纪际廷品光赞美永锡庆祖”。
贵州赫章史氏字辈:“为宗宣盛世守元良洪开大学”。
贵州黔西史氏字辈:“维宗宣胜世守元良洪开大学国显金章人文远疏思秉齐芳”。
贵州黔西沙井史氏字辈:“明传卷尚文载秉述清国恩光登朝显达道乾福昌”
贵州纳雍史氏字辈:“维宗宣盛世守元良洪开大学”。
贵州毕节史氏字辈:“文宗宣圣世守元良洪开大学国宪金章永承祖德忠政法纲名成道远碧玉显扬”。
贵州1984年史氏统一字辈:“国运昭彰振兴溧阳承启先训中立法纲名成道远碧玉显扬俊杰盈宇智勇兼长英雄端彦思秉齐芳江山添艳荣汉安邦贤能增广华典恒昌群星灿耀福寿宁康千秋咏颂富贵高昂”。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马畈镇史家塆史氏字辈:“敦厚承先业兴华在启贤立德致昌大开基世久传继续循贻谟航程永向前同展凌云志福泽延万年”。
河南平顶山史天泽后裔字辈:“广文子继望秉善同济昌景楷方焕彰有容大刚祥嘉成希言良悠远开新邦”。
河南偃师史天泽后裔字辈:“汉宣恭显侯爵鸿业崇光兴溧建世立宗拱发真定尚书相连惟贤居赵普天同庆仲良来偃三阳巩孟鲁临宝襄敬先伯勤可法中武希都明诵永言家祥”。
河南宁陵史氏字辈:“容清恪文德方正家里传永昌广仁化明绍念培元”。
河南柘城史氏字辈:“克明存恪慎作则以才尊功著昌茂久允中布化均星辰如群灵怀海福彩云红光亮满堂长青传万春”。
河南卧龙、南召、镇平史氏字辈:“安凤国文廷昌金章天锡鸿德”。
河南新野史氏字辈:“清俭则德正代传永毓芳学业遵家训文章大显扬功名冠金榜俊杰朝玉堂”。
河南淅川史氏字辈:良秉朝兴 传守殿明(原八辈)后续六十四辈:清恒华庆 书光前同 向照永建 定有和平 治国宝忠 福长廷政 宏德应繁 俊杰文英 安邦育新 山秀林松 西天全占 培成善荣 学宗春景 义振惠胜 本立多贤 好仁太增
河南尉氏史氏字辈:“广、书、记、明、清”。
湖南永兴史氏字辈:“昭久济美习庭顺财明高”。
湖南永兴史氏字辈:“昭久济美习庭顺财明高阳”。
湖南平乐史氏字辈:“师水弥之称孙公可均齐如添文史永尚学德义世维昌绍承久济美习庭训纯采名高扬慎终仍复初大中其允从昭文锡光又昌言顺汝求时敏同秀茂”。
湖南新田史氏字辈:“光明正大弥显道德永世昌荣”。
河北获鹿史天泽后裔字辈:“伦成德天木火土进伯水金玉人继单乘单纪化永汝成和云”。
河北获鹿、山西阳泉史氏字辈:“兴启亨通化咸熙典则祥仰钦尊体注锦向布铭章”。
河北任丘史氏字辈:“济存明俊美立德树万长世继忠良显大道贻天方”。
河北沧州史氏字辈:“锡汝林焜淑铭清树炳坮祖恩贻泽远万世永承昌忠信振国运孝友传家本和善秉先久端品在淳良贤达惟圣学文方保济祥”。
山东栖霞史氏字辈:“大本汝先树峻德志克明统绪务可继延世善永存”。
山东莱邑史氏字辈:“长兴严得继其承学化希文廷庆德芝树”。
山东莒南史氏字辈:“佃兰佩继运振明立秀金”。
山东郓县史氏字辈:“仁积高增久裔仍衍祚长勤思祖懿训骏业可重光华茂昌道远荣厚嘉保祥兆兴庆恒殿万玉承繁连立声传杰圣贵满继先修启建同寿朝昭穆遵贤令”。
江西上犹史氏字辈:“君子廷文粤东清发达湖海福禄兴宽宏远大贻谋允碧玉陵云现龙光”。
江西南昌史氏字辈:“本孎溧阳迁居豫章昭日经济树木其芳……汝应国中文明日盛永世昌”。
江西赣南史浩后裔字辈:“君子廷文粤东清发达湖海福禄兴宽宏远大贻谋允碧玉陵云现龙光”。
江西南昌史氏字辈:“师水弥之卿孙公祖必仕本立自元考起宗在节义纪汝应国中祖述宪章裔世贵端良彦贤美承家桂”。
湖北枣阳、河南唐河史氏字辈:“存兴宣祖德修纪复能常勤俭田园阔诗书意味长”。
湖北当阳史氏字辈:“家世昌子袭云汉兆金章文明承先祖定国永安邦”。
湖北史氏一支字辈:“兴彬文宣政庭嘉良邦承正维宏载纪名肇泰履绍毓德敦本业尚志先忠孝家声振诗书方克成永著”。
浙江余姚史氏字辈:“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浙江宁波史氏字辈:“师水弥之卿孙公祖必仕本立自元孝起宗在节义积善致悠久济美习庭训英采名芳荣懋功应隆运”。
山西阳泉史氏字辈:“心彦的应言邦国笔宏元绍书培惠庚忠信梅华禄”。
山西阳泉史氏字辈:“宗斗光化士登万锦芝绍苗文武举秀泽智勇承厚”。
山西沁源史氏字辈:“文德商朝贞英显贵奇呈全宗褒直崇本谨守秉良烈光继熹”。
四川广元史氏字辈:“俸万正玉宏秉学章仲廷绍怀清敬礼儒连必可兴”。
四川资中史氏字辈:“富贵从新启英俊显高明”。
重庆奉节史氏字辈:“敬作正大光明克绍宗功祖荣书礼传家多孝环宇同乐太平志学吉运祥成秉尧邦显国盛崇化万代建树永维本立常青”。
安徽金寨县史氏字辈:“立 家 兴 贤 良 万 代”。
安徽寿县史氏字辈:“思克祖家传 多丰以自连 振庆方国太 宣元占福仁 添廉贞尚古 百兆万全成”
安徽怀宁史氏字辈:“友玉万金良载记应汝永承芳世进谋贻远家传善至昌才名昭简策经络定朝堂作述咸茨大其祥发自长”。
安徽马鞍山史氏字辈“重远文国典,武尚兆月璋。宏观贤达美,广立盛庭芳。继业种明培,治远有化常。茂大邦家瑞,泩友之胜旺。”
辽宁阜新史氏字辈:“丰永万洪廷振庆喜田耕品茂学习正”。
广东史氏一支字辈:“庭盛经国典诗礼振家传忠才孝友全”。
河北省分出天津市的史氏字辈:"万金庆宝玉,勇士占全魁"。
河北省南宫市史氏字辈:东,茂,弘,杰,德,召,祥,瑞,繁,荣,昌,盛。
史姓人口分布
宋朝之前
先秦时,史姓活动已经遍布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西汉时,山东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视,称为汉代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子孙繁衍长生,以山东为基地向江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发展。到唐宋时,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定居,改变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结构和比重。之后,史姓在各地都有分布。
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史姓大约有近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宋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史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史姓总人口的47%。史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浙江,这二省史姓大约占全国史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这三省的史姓又集中了18%。全国形成了西部的秦川、中部河南、东部江浙三块史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史姓大约有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三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史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史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史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西,这三省的史姓又集中了20%。浙江为史姓第一大省,约占史姓总人口的19%。宋、元、明期间,史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东部浙苏鲁、北部晋冀豫为中心的两块史姓聚集区。
当今分布
史姓人口分布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当代史姓的人口已达到250多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五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史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250多万,增长了11倍,史姓人口的增加速度比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要低。自宋朝至今1000年,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辽宁、云南、陕西,这五省又集中了28%。山东为当代史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史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以华北、华东为中心的两个史姓居住区。在600年间,史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同时出现向东北移民的情况。史姓在人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在鲁豫晋、冀京津、陕宁、青海东部、甘肃大部、内蒙古大部、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北部、皖苏沪、浙江西北角和东南角、湖北大部、川渝北部、云南大部、新疆西北,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4%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7%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9.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80%的史姓人群。在内蒙古东北、吉林北部、黑龙江南部、浙赣湘北部、湖北南部、川渝中部、云南西北,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2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8%,该地区居住了约11%的史姓人群。
史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4%,A型占28.5%,B型占29.8%,AB型占9.3%。
史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史姓历代名人225名,占总名人数的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四十三位;史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6%,排在并列第六十三位;史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3%,排在并列第八十三位;史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排在并列第七十位。
史姓行政界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史官史佚后裔。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汉朝大臣。
史佚:西周初年太史。
史鱼:卫国大夫,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著称。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氏行政界名人(5张)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20-21]
史思明 :宁夷州(今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
史弥远:(1164—1233),字同叔,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中期权相,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子。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 [25-26]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枣强人,曾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副部长级)、党组成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和平: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史姓艺术界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姓学术界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汴京人(今河南开封),词人,曾在韩侂胄幕府长期供职。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清朝抗英将领。
史量才:民国爱国报业家。
史久镛:联合国国际法院院长。
史文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智慧城市专家,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史绍熙:(1916.8.19-2000.9.16),原名史绍华,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天津大学校长。
史绍熙:原常州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和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是孪生兄弟,常州中学的史绍熙是哥哥,天津大学的史绍熙(原名史绍华)是弟弟。
史轶蘩:江苏溧阳人,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史姓文学界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史铁生
史姓娱乐界
史可:中国内地女演员。
史东山:电影导演。
史兰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田径名将、前110米栏世界冠军。
史光辉,1998年参演首部电视剧《表演系的故事》,并由此进入演艺圈。
史爱东,2006年3月23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四日,德云社全体成员为白血病患者、京剧演员陆地园举办一场慈善演出,全社演员串演评剧《秦香莲》。
史姓商界
史玉柱:企业家。
史姓军事界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五代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姓古籍记载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注云: “仓颉 后有史氏。”相传仓颉乃黄帝的史官,其后或以官为 氏。
郑樵亦注: “周太史史佚之后,以官为氏。” 此 例当与仓颉之后以史为氏者同。史之为氏,非独佚 也,周有史佚,亦有史籀、史兴; 晋有史苏、史黯、 史赵、 史龟、 史墨; 楚有史猈、 史皇; 卫有史䲡、 史 狗、史朝; 齐有史嚣; 秦有史颗,凡此之类并以史为 氏。而未得世系者,又有太史氏、内史氏、左史氏、 右史氏,皆主於史,不容无别。
《辞海》 载: 相传 古代史国人来中国,有的即以史为姓。
郑樵又注: “阿史那氏改为史氏。” 阿 史那氏为突厥族姓。唐代史思明者是。
《姓氏考 略》 又注: 唐代有史继先,“本夏后氏之苗裔。唐肃 宗时赐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