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起名网
- 濡字属性解释
濡字,五行属性是水,偏旁部首为。濡字读音是,取名科学计算笔画为画;名字库中有10人使用了濡字。
1. 濡 [Rú]2. 濡 [rú]濡 [Rú]〈名〉 古水名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说文》 在河北省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通“儒”。儒士,学者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假借为“堧”。空地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濡 [rú]〈动〉 沾湿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迟缓;滞留 是何濡滞也。——《孟子》 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形〉 湿的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 缓慢的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 梁·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通“软”。柔顺 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 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濡 ru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7 濡
immerse; moisten;
濡
rú
(1)
古水名 [ru river]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urine]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scholar]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riparian land]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濡
rú
(1)
沾湿 [immerse;soak;ret;dip]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2)
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3)
迟缓;滞留 [tarry]
是何濡滞也。--《孟子》
(4)
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濡
rú
(1)
湿的 [wet]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
(2)
缓慢的 [slow]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 梁·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3)
通软”。柔顺 [soft;tame]
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
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
(4)
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濡润
rúrùn
[moist] 沾湿;滋润
濡湿
rúshī
(1)
[soak]∶浸泡,泡在水里或其它液体里;使浸透或泡软
(2)
[make wet]∶使湿;用水或其它液体浸透或弄湿
濡滞
rúzhì
[stay;delay] 迟延;犹豫不决
将军欲通媒妁,呼吸可行,何必如此濡滞。--《禅真后史》
濡
rú ㄖㄨˊ
(1)
沾湿,润泽~笔。~湿。~染。耳~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2)
停留,迟滞~滞。
(3)
含忍~忍。
郑码vfgl,u6fe1,gbke5a6
笔画数17,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4524444132522